美文网首页
亲爱的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

作者: 简简学姐 | 来源:发表于2017-07-04 21:52 被阅读104次
好书值得一读再读

再读此书。这次阅读的体验又不一样了,发现了更多之前未曾领悟的东西。

一  关于读书

回想起来,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大学的时候。那时候最让我记忆犹深的是那篇《为河马刷牙》,龙应台回应儿子问的问题。

安德烈:“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觉得我将来的事业一定比不上你,也比不上爸爸——你们俩都有博士学位。

我几乎可以确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会变成一个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学历,很普通的职业,不太有钱,也没有名。一个最最平庸的人。”

龙应台:“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龙应台的一段话,曾一度震撼我的灵魂,让我找到在大学期间努力读书的意义。她的话像是妈妈的话,敦敦教诲,却更有力量;像远方的灯塔一样,给你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现在再次重读,下面这段话,更对应我现在工作后的心境。

“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快乐的。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
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最终级的负责对象,安德烈,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

现在社会是功利性很强的,每个人都在比较。读书时,比谁读的学校好;工作时,比较谁的薪资高,嫁人时,比较谁嫁得有钱等等,在比较中活着,每个人都很焦虑。试想,如果能像龙应台说的,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人生过得会不会更纯粹一些,更快乐一些呢。人活着最终不是为了活给别人看的,而是在有限的一生里,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尽最大可能性,充分的去体验这个世界。不跟别人比,自然没有平庸一说,写到这,发现自己的思想又通透了一些。


二  关于生活品味

重读后,第二处,让我深有体会的是龙应台在回忆她的十八岁时,她的思考。

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也使得我缺乏对于物质的敏感和赏玩能力。但是,给了我在日后面对权利的傲慢、欲望的嚣张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之所在。你懂吗,安德烈?
同时,我看见自己的残缺。十八岁时所不知道的高速公路、下水道、环境保护、政府责任、政治自由等等,都不难补课。但是生活的艺术,这其中包括品味和态度,是无法补课的。音乐、美术,在我身上仍旧是一种知识范围,不是一种内在涵养。生活的美,在我身上是个要时时提醒自己去保持的东西,就像一串不能遗忘的钥匙,一盆必须每天浇水的植物,但是生活艺术,更应该是一种内化的气质吧?它应该像呼吸,像不自觉的举手投足。我强烈地感觉自己对生活艺术的笨拙;渔村的贫乏,造成我美的贫乏

当我开始工作,我深刻的体会龙应台这段话里透出得无奈。从小生活艺术教育的缺乏,让我没有能力提升我生活品质,让我对自己的审美不自信,让我不得不谨慎选择每一样物品。你选择的物品都透露着你的品味和生活态度。

品味是啥?它就是细致的分辨,性格的突出,以及独立个性的呈现。

当我看到安德烈在文中说他妈妈的穿着就像是装马铃薯的麻布袋的时候,那画面,我一边为安德烈的幽默会心一笑,一边不禁想到我自己,我会不会也土成别人眼中的披着麻布袋的少女?不得不承认,也许读书时期的我,可能是的。回看,年少的照片,掩盖不住的土气,果真扑面而来。赶紧合上!

龙应台说安德烈属于那种还不到十五岁就已经走过半个地球的“国际人”,品味和美感,来的太容易了。不得不家庭条件优越,有能力多出去走走看世界,会更有生活品味。

而龙应台说自己是打扮的,可能只是在用所谓“极简”美学来掩饰自己其对“美”和“品味”缺乏心得,没有成就。

我何尝不是,衣服的颜色几乎都是黑白配。不会颜色搭配,怕出错,只能选最保守的颜色。然而,我也不是不想改变的,认清自己的短板,改变每天都继续。

有一点,我可以非常肯定的是,我是热爱艺术的!曾经我的艺术细胞被压制了,现在正在慢慢的苏醒。

追求一切美的东西,是我生活的动力啊。


三、关于爱情

任何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爱情受到挫折都是很“伤”的事。

歌德曾经这样描写少年:“向天空他追求最美的星辰/向地上他向往所有的欲望”。十九岁,我觉得,正是天上星辰和地上欲望交织、甜美和痛苦混乱重叠的时候。你的手足无措,亲爱的,我们都经验过。

“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四、关于独立

MM: 你最同情什么?

Andrew:这个问题有意思。

无法表达自己的人——不论是由于贫穷,或是由于不自由,或者单单因为自己心灵的封闭,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人,我最同情。

为什么这样回答?因为我觉得,人生最核心的“目的”——如果我们敢用这种字眼的话,其实就是自我的表达。

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邪恶,多到你简直就不知道谁最值得你同情:非洲饥饿的小孩吗?某些伊斯兰世界里受压迫的妇女吗?被邪恶的政权所囚禁的异议分子吗?而这些人共有一个特征:他们都无法追求自己的梦想,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法过自己要过的人生。最核心的是,他们表达自我的权利被剥夺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爱的安德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zx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