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由小编收集整理!小编相伴,一路成长!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农田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县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农田水利工作就必须立足于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进行合理的水土资源配置和工程布局,综合考虑防治水旱灾害、水资源节约保护、灌溉排水、编制适合通榆县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分步实施。
1规划背景
农田水利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政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农业的命脉,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连续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田水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水利厅、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吉林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做好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计划在2008~2020年内,本着“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对全县的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置。
2规划目标任务
2.1水源工程规划(2010—2015年)
分别在霍林河、文牛格尺河新建溢流堰水坝7处,新打机电井7995眼。新增膜下滴灌面积6.67万公顷;喷灌1.33万公顷。2016~2020年新打机电井4000眼。新增膜下滴灌面积3.33万公顷;喷灌0.667万公顷。
2.2灌溉排水工程规划
农田排水:到2015年排水沟清扩70条、318km,排水建筑物157座,新增改善排涝面积1.53万公顷;小区域治涝0.2万公顷。灌区:到2015年利用哈达山引水工程开发什花道灌区,发展水田面积0.667万公顷;到2020年利用引洮工程恢复兴隆灌区水田面积0.13万公顷。
2.3打井用井规划
到2020年新打农田基本井11995眼。新建溢流堰坝7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万公顷。其中:微灌10万公顷;喷灌2万公顷。排水工程主要是西南、边苏两大涝区,此次规划清扩排水沟70条长计318km,规划新建干、支桥涵157座。
3保证措施
为确实把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实施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把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对各级领导考核内容,实行各级领导负责制,对各有关乡镇司局,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节约使用,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实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好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工程质量和群众满意;加强技术培训,全面提高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采用行之有效且适合当地建设和管理条件,并经工程实践验证和鉴定合格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对农田水利工作的认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项目的实施。
4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
4.1直接经济效益
工程经济效益分析以玉米为对象、以工程年度效益情况和当前市场价格为依据进行分析计算。工程运行前和工程运行后每亩增产300kg,增产粮食57600万kg。每公斤按1.2元计算,本项目增加经济效益69120万元。水利分摊系数按规范要求取0.58。则工程经济效益为:69120×0.58=40089.6万元。
4.2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榆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工程的建设,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促进了当地的社会文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工程的建设,使基本农田建设得到了改善,粮食产量提高,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要,人均收入大大提高。工程建成后,需要专人管理,增加了就业。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恢复生态平衡、提高了人居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
4.3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分析和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4.4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竣工运行后,对区域水文水势影响不大,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水资源补给和利用的平衡;可改变原有农村广泛饮用不安全潜层地下水所产生的危害和潜层地下水的恶性循环,可控制广大农村传染疾病的传播,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工程项目实施后,改变了水土现状,保持了生态平衡;灌排工程可改良盐渍土壤,防止产生次生盐碱化,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地表盐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作物产量;从社会环境上,工程项目的实施,可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不仅使农民水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