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岛市职业教育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职业学校布局不够合理,农村职业学校尤其是涉农职业学校太少
一是截至2012年11月的统计,青岛市13所(不含特殊教育学校和师范学校,下同)市教育局局属职业高中有12所集中在中心城区(即市内四区,其中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位于城阳区),而五市(即墨、胶州、胶南、莱西、平度)没有一所青岛市市属职业学校,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二是各区(市)所辖的职业学校发展不平衡。除市内三区之外的各区(市)公办职业学校数量比较均衡,而其他类型的职业学校数则有较大差异,其中开发区和黄岛(原胶南)职业学校数量最多,黄岛(原胶南)11所,开发区8所。而作为人口最多的平度和即墨各有5所职业学校三是涉农学校和涉农专业少。截止2011年,在四市四区所有职业学校中,仅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和莱西市职业中专所设专业中有涉农专业。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崔召校区共设置5个涉农专业———农产品保鲜与加工、畜牧兽医、农牧技术工程、果蔬花卉栽培技术、农村电气技术。其中畜牧兽医专业202人,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432人,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165人,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130人,农村电气技术专业264人,共计在校生1200人。莱西市职业中专有5大专业:保鲜专业54人,园林绿化专业43人,果蔬花卉专业16人,畜牧兽医专业202人,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187人,共计在校学生为502人。也就是说青岛市每年涉农专业在校生共计1700人左右。相对于青岛四区四市约456万农业人口来说,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新农村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相距太远。
(二)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当地职业教育发展需要
青岛市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问题比较突出,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数量不足。以平度为例,平度市职业学校的编制为1177人,实有在编教职工793人,其中专任教师665人,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具有熟练技能的实习指导教师缺口较大,特别是机械加工类、信息技术类、农林牧类、建筑类、服装设计与制作类等实习指导教师 2.“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目前职业学校缺乏掌握企业现代生产技术的高技能水平的教师,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来到学校,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导致实训尤其是生产性实训的教学质量不高。高质量的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虽然可通过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能工巧匠兼职,但受企业和职业学校现行管理机制制约,尤其是资金的制约,兼职教师的聘任存在较大困难。3.受教师工作量大及培训经费不足的影响,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青岛现有职业学校教师近40%缺少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由于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很重,学校对专业教师的培训陷入两难境地。不培训则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适应教学需求;外出培训人员“过多”的话,存在经费如何解决、专业教学如何安排的问题。现在虽然部分教师可以利用暑期通过参加青岛市级培训或者到企业实践锻炼等途径来提高自己,但培训的层次较低,而且绝大部分专业教师得不到这样的培训机会,导致知识结构的更新、专业技能的提高、综合素质的优化都受到很大影响,不能较好地适应教学要求。
(三)对当地农民或外来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比较困难,政府缺少统一的培训管理
一些职业学校为服务当地发展,利用自身在师资、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对当地农民和外来务工者进行技术培训,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也存在不少困难:一是此项工作的培训对象是农村劳动力,由于农民缺乏组织观念,纪律意识较差,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导致培训组织困难,人员不齐,特别是前期的动员工作很是费心费力;二是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导致鉴定考试、考核及格率较低;三是个别企业对职工的技能培训不重视,导致一些员工不能持证上岗;四是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师资薄弱、设施不完备,制约了培训的质量和数量。
二、青岛市职业教育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及调研过程中有关学校和教职工提出的要求,笔者对青岛市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由于受传统“升学观”“择业观”的影响,社会上对接受普通教育考大学非常重视而对职业教育则存在偏见,加之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和劳动强度都不理想,不少用人单位的唯学历倾向也直接影响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许多家长和学生选择职业学校只是考不上普通高中后的无奈选择。因此,我们应在社会舆论和导向方面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如充分利用舆论的力量,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大力宣传职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利形势,让广大民众尤其是学生家长认识到当今的现实问题:近几年由于普通高校连年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与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少高校毕业生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越来越难,不仅使学生读书的成本难以收回,而且也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容易找到和自己学历相配的工作岗位,既满足了社会需求,也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经济的回报。尤其相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入职业学校掌握一技之长,既可以使他们依托农业科技进步致富,也可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为了打消家长和学生的顾虑,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定期组织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观摩学生的技能大赛和课堂教学,向他们介绍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实际做法,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学校的技能教学和学生管理在最近几年取得的进步,消除他们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
(二)调整布局,加大对涉海、涉农学校和专业的支持力度
近期,青岛市政府做出调整职业学校布局,建设职教园区的重大决定。通过调整、撤并部分薄弱学校,重点扶持一批办学基础好、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克服发展瓶颈,争创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建成在全国中职教育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特色学校、品牌学校。这一举措将对青岛市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次调整的主要对象是局属职业学校,对于农村职业学校而言,仍需继续关注。一是围绕全市现代产业体系,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充分发挥海洋优势,建立现代海洋产业新体系。在海工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新材料产业、现代海洋渔业等领域需要大量高端技术人才的同时,对相关的中等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需求也会很大,所以在这些相关区域设置相关的职业学校或专业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前景的。西海岸经济新区、红岛经济区、蓝色硅谷等功能区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及相关专业远远不能满足蓝色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亟待调整,增加相关职业学校和专业的设置如涉海类职业学校和涉海类专业。二是加强涉农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的建设。青岛市约有456万农业人口,平度、莱西、胶州、即墨等市在种植、养殖等方面有许多优势产业,如平度葡萄、胶州白菜、崂山樱桃、黄岛蓝莓等都是知名品牌。现代化新型农业生产需要新型农民企业家和新型农民,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两条途径:职业学校毕业生和培训当地农民。青岛现有的职业学校中只有平度职业教育中心和莱西职业中专两所学校仅有几个涉农专业,与需求相去甚远。因此,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一定要重点扶持涉农学校和涉农专业的建设。三是尽快撤掉招生数量少、实训条件差、没有特色和骨干专业、当地没有产业依托、位置偏僻的职业学校。把人力和物力资源投入到办学条件好、社会声望高的职校,使这些学校的办学实力更加雄厚、专业设置更具特色,成为当地合格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当前新农村建设急需的技术人才主要是机电技术、汽车维修、建筑施工、服装制作、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专业,农村职业学校应根据当地社会发展需求来设置专业,切忌跟风,以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四是针对涉农专业日益萎缩的情况,政府部门对开设涉农专业的职校应给予财政补贴,将部分农字号学校建设成为农业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基地,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绿色食品、农产品深加工、蔬菜水果保鲜、旅游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同时进一步落实青岛市按照四部委《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财教[2009]442号)文件要求,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
(三)加大财政投入,解决实训基地和专业课教师缺乏问题
调研中有关学校普遍反映,财政投入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尤其是一些职业学校由于缺少教学所需的实训基地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因此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为学校建设教学所需的实训基地。也可通过制定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优惠政策解决财力不足问题,对参与投资的企业,根据情况减税和免税。专业课教师不足也是困扰农村职业学校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应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配备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一是在招聘政策上,对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型师资,可由教育系统根据专业设置和实际需求自主招聘,劳动人事备案,以解决技能型师资紧缺的问题,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二是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将教师选送到企业和职业院校学习培训。特别是应组织那些原专业已被撤掉的任课教师和超额而无法安排的文化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新设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生产技能,把他们培养成适应新专业要求的教师,以解决专业课教师不足的问题。
本篇文章由小编收集整理!小编相伴,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