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始于韦庄,55字仄韵体。南唐冯延巳制《偷声木兰花》,50字,八句,上下片起句仍作七言仄句,结处乃偷平声...[作者空间]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44字,上下片各四句,均两仄韵转两平韵。《词谱》定李白词为正体。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作者空间]
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此调有平韵和仄韵两体。《词谱》以苏轼“凭空眺远”词为仄韵正体。100字,上片4...[作者空间]
《水龙吟》调名出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词谱》分立二谱。起句七字,第二句六字的以苏轼词为正体,102字,上片十...[作者空间]
此调据唐人郑嵎诗句“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而取名。55字,平韵。上片七言四句,相当于一首七绝。下片换头两个三字句...[作者空间]
“沁园”二字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 。有112字至116字诸体,以114字为正格。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上片第四句第...[作者空间]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纱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42字,分平仄两体...[作者空间]
《忆江南》宋以前为单调,27字,五句,三平韵。宋以后开始用双调。中间两个七字句。单调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梦江...[作者空间]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水仙的,调见《花间集》,以后作一般词调用。双调,54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常见有...[作者空间]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单调二十七字,两平韵,三仄韵。南唐改作平韵体。双调创自张先,56字,上下片各四平韵,宋以后多...[作者空间]
《玉楼春》调名由五代顾敻词“月照玉楼春漏促”及“柳映玉楼春日晚”句而来。宋之前与《木兰花》调是不同字数、不同宫调的...[作者空间]
《喜迁莺》,有小令、长调之分。小令起于唐人,长调起于宋人。47字,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两仄韵两平韵。长调《词谱...[作者空间]
《诉衷情》,唐教坊曲名。本为情词,以后作一般抒情用。后人又更名《桃花水》《画楼空》《步花间》等。单调,33字,五仄...[作者空间]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调名自汉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体始于晚唐温庭筠,23字...[作者空间]
《永遇乐》有平韵和仄韵两体。仄韵体始自北宋,见于柳永《乐章集》。《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104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四...[作者空间]
《满庭芳》调名出晚唐吴融诗“满庭芳草易黄昏”句。《词谱》以晏几道、周邦彦词为正体。均95字,晏词前后片各十句四平韵...[作者空间]
《阮郎归》,据《幽明录》载,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住半年,二人思归甚苦。归来则乡里凋零,已历七世...[作者空间]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原为七言绝句,白居易词有“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词谱》以李煜词为正体,54字...[作者空间]
《鹊桥仙》,最初是咏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此后作一般词牌使用。始见欧阳修词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双调,56字,十...[作者空间]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调名出自李白《苏台览古》诗“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始于后蜀欧阳炯。双调,平仄换...[作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