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你一个问题:
10 x 10 = ?
你可以通过摆一个10x10的矩阵来数一下究竟答案是多少
当然这个前提就是你得知道 怎么摆这个矩阵,知道 ”x“ 这个符号的意思,知道怎么数数,如果这些都不知道,你也是不知道答案的。
又或者你直接背了乘法口诀 给出答案:100
乘法口诀和矩阵哪个方式能更快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
显然是前者。
同样是学习知识,但是相对于矩阵,乘法口诀能明显帮助我们计算,更快效率地解决问题。
所学知识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效率就不同。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谈到,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那么其实知识不是直接帮助我们来解决问题的,知识只是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思考质量。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考,那么你学习再多都没有用。
思考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更多的问题,方便日后提取知识
比如刚刚的例子,你了解了矩阵的含义,”x“的含义,但是无法调用大脑来进行组合几个含义,你仍然无法解决10x10 这个问题。
最重要的是分析问题,只有思考清楚问题的本质才能去学习知识。
比如你要找工作,你上网查询了一下如何提高求职面试的成功率的教程。
如果你不加思考,那么很容易看到一大堆质量低劣的求职面试知识,就像学了矩阵知识一样。
然后感觉学习了一大堆,但你的面试成功依然不如意,你开始抱怨自己学了没有用。
是知识本身的问题吗? 不是,知识本身没有对错,关键在于你对于问题的洞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如果你能把求职面试看做一次贩卖自己说服招聘方的过程,那么你自然就知道该寻找哪些知识帮助自己提升面试成功率了。
你要学习的根本不是停留在简单的面试技巧上,而是如何通过JD来洞察公司的需求,如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说服对方,不断凸显自己的高价值。
这才是真正至关重要的。
除了根据问题来思考学习哪些知识之外,学习知识之后思考如何解决更多的问题也非常重要。
很多人往往把知识运用到单一场景中,然后就觉得这个知识的使命已经结束了,但其实这个知识的使命远远没有结束,你还需要不断思考,这个知识和哪些知识有关联,这个知识还能解决哪些问题?
你只有不断构建知识的多种应用场景,日后你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大脑才能思考反应出该调用何种知识来帮你解决问题。
这也是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
如果你所学的知识不能构建多种应用场景,那么就去思考该知识背后的底层知识是什么。
比如你学习了与人沟通和交流时要具体化,不要抽象,学会举例子。
然后你再思考具体化背后其实人类是喜欢视觉化,所以我们表达要学会视觉化,人类喜欢这点。
越视觉,说明人类越喜欢。
最后谈谈知识的关联
之前我提到,学习的本质其实是创建连接,当你学到一个知识点之后,不断连接更多得知识和现象,你下次提取这个知识的可能性才会高。
很多人恰恰懒的去创建这种连接,而连接少了,即使你学得再多,也能难在大脑中提取出来。
其实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不是你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关键时刻能被大脑思考调取了多少。
我发现很多人花了大部分时间来阅读听课,却很少花时间来思考和行动,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对的。
学习的本质是改变。
所以在我看来:阅读是进食、思考是咀嚼、行动是消化
我们应该花20%的时间来阅读,80%的时间来思考行动以及复盘。
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高效学习。
我是正在野蛮成长的格林,专注高效学习,服务过的学员100%好评,如果你有高效学习方面的困惑,欢迎加我微信:Glenn1007,我很乐意给你理一理,时间有限,每天仅限3个名额,并免费赠送一份快速学习新领域的干货和多本高效学习电子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