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生经常说:“我对他没什么过高的要求,我的要求就那么简单,就是。。。但他还是做不到”
这句话经常在脑海中徘徊,伴随着失望。失望多了,为了不让自己继续失望,就开始了绝望,麻木,隔离等等。
首先我们来顺着逻辑看看,你这句话背后的期待是否合理?合理,理由是什么?不合理,理由又是什么?然后我们再来讨论如果不能期待别人,我们该如何去做?
“我只是希望他早睡觉。”
“我只是希望他能够在饭桌上多跟别人交流。”
“我的希望很简单,就是他能够说出那三个字。”
首先看一个人,不是单单看这个人的一面。每个人都是立体的,要把他放到他的人格背景中去看。
这点我就看过很多好的演员,说一个角色在舞台上也许只是说了一两句话,做出了一两个动作,但对于这个角色的出生,经历,遇到了什么人,前前后后发生了什么事,对他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会有什么样的情绪等等,都需要把握。好的演员会尽力的去了解除了冰山浮出水面的那一个角之外的下面的全部的整体。这样,他才能真正的了解这个人物,与人物有同理心,甚至最后成为了这个人物。
无法做到早睡,可能是内心对明日有多恐惧,对生活的某个部分有所压力,需要靠晚睡来使得“今天”变得更长;无法在公共场合和他人多交流,可能是原生家庭本身缺乏饭桌上的沟通,亦或者童年时期的某次尝试被否决,觉得“多说话”是不好的;我爱你三个字看似简单,也许他可以为你做无数个事情,但就是说不出这三个字。。。
诸如此类,生活中很多事在我们眼中,看似很简单。拿到了对方身上,确实比登天还难。如果我们拿我们的人格背景去套对方的,那真的就是强人所难。对方也是“臣妾做不到啊”。
你无论软的使用什么技巧还硬的是威胁逼迫,最后都会导致自己的失望,以及对方更深的挫败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男性(也有部分女性)觉得为什么我做什么,都无法让你满意,你到底还要我做什么?
回到我们自身,为什么我们会对对方有这样那样的期待?
不知道大家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当然,人本身就有渴望爱的需求,有渴望被关注的需求,有渴望自由的需求。我绝不是否认这些需求的正确性,而是这些需求是否可以通过更好的方式来满足我们自己?
无论是伴侣还是亲子关系都是如此。
假如一个母亲对自己社交能力一直很批判,觉得自己朋友少,圈子窄,觉得自己遇到陌生人说话就紧张脸红很是不齿。那么当她的孩子有一天,第一次遇到同龄的小朋友,孩子紧张害怕的跑回了母亲的怀抱。这时,母亲会说什么?“你应该勇敢啊,勇敢迈出这一步啊!你这么胆小,以后可是要吃亏的,来来,再试试!” 她会试图把孩子推出去,推回到小朋友的中间。当孩子第二次第三次还是不愿意去,她也许会发怒,会指责。。。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孩子更加害怕,更加恐惧,同时觉得自己让母亲失望而自责。下次再遇见小朋友很多的场合,孩子会不会紧张?即使母亲不在身边了,孩子会不会重新感受到第一次时的那种局促、恐惧的感受?
假如是另外一个母亲,对自己社交这方面没有过多的苛责。遇到一样的情况,孩子跑了回来。跑回来就跑回来!下次再去呗,慢慢来。毕竟孩子第一次遇见同龄人,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这样的结果会是什么?我这里也不用在赘述了。
每个对他人有的期待,都是对自我的期待。
刚才的例子中,母亲其实是把对自身社交能力提升的期待放到了孩子身上。所以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人格背景(比如年纪才五六岁,比如经验第一次,甚至比如他就是不喜欢那个小朋友衣服的颜色所以不要同他们讲话等等),进而把孩子一个“害怕”的表现,直接认定为孩子社交能力不行的证明。简单的将孩子的强行归纳如自己的人格背景中,是不客观也是不明智的。
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是我们自己的镜子。
镜子就是你对别人的反应,都是对我们自己的反应。
首先,第一位母亲应该做的,就是接纳自己的社交能力一般,这样也就接纳孩子暂时的怯场。接着,你们会问,那我怎么接纳呢 ?很多人把接纳等同于阉割掉自己的需求。也就是潜台词“我社交能力一般就一般吧,我对自己也不抱什么希望了。”我前面提到了,千万要正视自己的各种需求。接纳不是否认自己,接纳是更深的肯定,是深层次的看到。例如,社交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看到,希望自己成为焦点。这是再基本不过的需求了。因为自己的表现,暂时达不到这些需求,就开始产生了痛苦矛盾。而更深层次的看到是什么?
1、看到自己的需求,尊重自己要得到别人注意的需求。
2、看到自己暂时的限制,接纳这个现实。
你说“我都知道啊,我知道自己有这个毛病。”知道不是“看到”。我这里的“看到”是不抗拒现状,不再有那种纠结,不再有那种我现在处于A,我非要到B的焦虑。就像溺水的人,在水里拼命地挣扎,却怎么都浮不上岸。当停止挣扎时候,自然会漂浮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一开始的挣扎,也是有助于最终的接纳。
我们将自己对他人的期待收回来,看看自己究竟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待。这样的期待是出于什么,源自什么。
期待一般有两种逻辑:1、我做不到(我不想这样,但往往现实就是这样),所以我期望你能做到(你也不要这样)。2、我做到了(也是表面的做到),所以你也得做到。
对于第一种,我做不到,但我不接纳自己做不到,我对自己有很多批判,所以我希望你做到来弥补,这样我就是完整的,我就不会再对自己有批判了。
第二种是,我做到了,但我对自己还有很多怀疑,我担心自己的做到是暂时的,是不稳固的。所以我希望你也要做到,要跟我一个节拍,这样我感觉自己才能永久的保持。你要是做不到,那我随时会掉下去的。所以说,也是表面的做到。如果真的是自己做到了自己想的那样,自己充分的相信自己满足自己,那对方如何做,对你又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经常花费很多的精力放在他人身上,现在请将精力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满足自己,这条路才是行得通的。而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你不再执着于对对方的期待,并且甚至有了同理心,深刻的理解之后,对方悄然的改变也就发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