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心理挣扎,我的理智决定向情感投降。
理智说:“读《少有人走的路》吧,这本书曾经对你有过深远的影响,现在借此机会把它梳理一遍,相必也会更容易一点。”
情感说:“可是,你最近明明很喜欢《新世界》,前几天第一次读它,你的心一次又一次地被震撼,书中的文字,很多仿佛都是从你心中流出来的,书中的一些观点和理论,是你这两年一直苦苦思索而未果的,它们将要被你找到而又悬而未决,而这一次,这本书像一个上帝派送的礼物一样把答案奇迹般地呈现在你的眼前,你难道不知道自己有多么欣喜与欣慰吗?难道就因为它艰深而把它搁置吗?”
那么,就是它吧,《新世界》,比起很久以前,我让理智做主,现在的我更相信契机,还有,心的启示。
前几天,我把《新世界》的第一遍快速浏览过一遍,周五,开启了第一遍的精细阅读,那么今天,周日,我就把它当作是阅读的第二天吧。
今天完成了从第21页到第58页的阅读。
具体收获如下:
001 人很多时候很容易向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认同,认为,自己的思想就是自己,情绪就是自己,但实际上,人是对思想和情绪进行觉察的觉知,是背景,是本体。
所以,当你头脑里有一个声音在说话的时候,觉察一下,看看那是谁的声音,大多数时候,人们都认为那是自己的声音,但实际上,很可能是父母的声音、朋友的声音,周围人的声音,大众媒体的声音。
不要做头脑和思维的奴仆,而要做头脑的主人。
002 对小我的认同,有很多种方式。
“对具体事物的认同:我的玩具,稍后就变成了我的车子,我的房子,我的衣服等。我试着在事物中寻找自己,可是却从来没有真的成功,最后,还让自己迷失在这些食物中。这就是小我的命运。”
“当我'认同'某个事物的时候,我就'使它成为一样',和什么一样?和我一样,我赋予它我的自我感,所以它就成为我身份认同的一部分了。”
这个说法,让我想起多年以前我遇到的一个活泼可爱的女生,她是东北朝鲜族人,热情、开朗,会说韩语,暑假给韩国来的中学生做导游,梦想是大学毕业后去西藏支教。我当时很羡慕她,我去她的宿舍,看到她床前有一直黄色的圆形闹钟,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放了一大一小两只紫色小鹿布偶。我回去后,立马也买了一只黄色的闹钟,准备也买两只同样的玩偶,但因买不到未果(当时淘宝还未流行),好像那样,我就可以变得和她一样了。这莫不是一种对事物的认同。
又让我想起,我前些天买沙发,本来没有想过要买皮沙发的我,竟然买了一组lazboy沙发,一方面,是因为坐上去很舒服,另外就是它让我想起了《老友记》,美国人的直接、坦诚、自由、民主、相互尊重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着我,所以,好像买了它,我就拥有了同样的生活方式一样。这莫不是也是一种对事物的认同。
广告之所以那么有影响力,就是因为,它会让你觉得,买了这个产品之后,经由一些神奇的联结行为,你会变得像广告中的明星一样。
而事实上,这些都是你在向事物认同,这些行为都属于小我作用的范畴。
一件物品只是物品,你是你自己,你是本体,物品增加的再多,你的本质不会经由物品发生变化,随着物品增加的只是你的“小我”,而这个“小我”也是引发痛苦的“虚幻自我”。
读书营阅读第二天,认识你的“小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