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的主题是“心灵活动”,平时我们总是把心灵和信仰方面的话题说得很复杂,觉得如果某人想要做一个内心虔诚的家长的话,自然应当满足若干个具体的条件,符合一系列的行为指标。一个人能否成为心灵纯洁的人,更多的是心地使然,和他的所作所为没有太大的关系。
做个边看边学多反省的家长
“看”可以是“反省”,自我反省,总结改进;“看”也可以是“观察”,观察朋友们的育儿方法,借鉴学习,对于教育自己的子女会很有启示意义
“看”可以是“反省”,就是回放自己曾经犯过的错,反省其中的教训,总结有哪些地方值得改进;“看”也可以是“观察”,仔细观察朋友们的一举一动,归纳其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同时总结其中的不足作为前车之鉴。
前段时间,女儿跟我谈论起她的一位朋友,说这个女生非常善于问问题,可以让其他人迅速打开话匣子。在女儿眼里,这位朋友的特长就是很会说话,在日常交谈中提出的问题总能让其他人感觉她很有兴趣了解人家,比如“你觉得自己最开心的生日是在几岁”“你觉得暑假该怎么过才算假期呢”,等等。女儿通过观察得出结论,这位朋友既迷人又热情,对别人也充满了兴趣,跟别人交谈的时候总能让对方觉得自己受尊重。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才能。
再来说说我的两个儿子。最近他们和一个朋友出去玩,这个朋友有一个习惯,就是经常索取。儿子们跟我描述说,这位朋友不管是去加油站还是去杂货店买东西,总是刚一进门就大呼小叫地对着店家要这要那。听说这个男孩儿的事之后,我和两个儿子一起聊了聊,也自我反省了一下,觉得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倾向,常常认为自己了不起,习惯性地把自己的需要和欲望搞混淆。儿子们从观察中得到的东西很简单,但也表明他们能够把周围的人和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明白了自己的一举一动也会影响他人的道理。
现实生活中,我们观察自己,观察周围的人,也观察我们喜爱的电影和书籍中的人物和角色。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和家长们交流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听到的故事中,有些让我认识到,某些行为最好敬而远之,有些则是激励人心、令人振奋的故事,对于教育子女很有启示意义。
比如说,最近就有一位妈妈跟我讲述了一个故事,是关于她如何发现儿子的不良行为的。据这位妈妈说,儿子在打完一场比赛之后喝了酒,之后和另一名十几岁的少年开着轿车回家,在进小区门口的时候横冲直撞,被这位邻居看到了,于是便打电话告诉了她。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这位妈妈找儿子谈了话(之所以选择第二天早上,是因为小伙子已经清醒过来;十几岁的孩子要是喝醉了酒,跟他谈话或者质问他是没用的)。这位妈妈很聪明,并没有直接问儿子:“你昨晚是不是喝酒去了?”因为她知道,即便这样问了,小伙子也会矢口否认,就跟我儿子用橡皮砸同学那次一样。
相反,这位妈妈是这么对儿子说的:“有个关心你的人打电话给我,说你昨天晚上开车很不守规矩。你先别问是谁说的,谁说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还没到法定年龄就喝酒了,而且还酒后驾车。我跟你说,昨天晚上你回来以后跟我拥抱说晚安,我知道之前你是漱了口的。好了,吃完早饭你就去把车钥匙给我拿来,车就停在车道上,不用开进来。等你爸回来,我们再来决定多长时间以后才能让你开车吧。”
听了妈妈的话,男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抓住了把柄。这位妈妈没有给儿子撒谎的机会,小伙子也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承认错误。看到儿子的反应,妈妈继续说道:“昨天晚上你辜负了我和你爸爸对你的信任,给你自己以及路上的其他人都带来了危险,也让我和你爸爸承担了极大的风险。所以,在你重新得到我和你爸爸的信任之前,你是不能再开车了。具体怎么办,我们到时候再说吧。”
末了,这位妈妈又说:“其实我最高兴的,就是有人看见你干这事了。你还年轻,我求过上帝,要他保佑,只要你做了错事就会被别人发现,因为不管有多痛苦,我都希望你清清白白地做人,踏踏实实地生活。”
说完,妈妈握住他的手,眼里噙着泪水,面带微笑离开了餐桌,让儿子静静地坐在原处,仔细回味她刚才所说的那番话,让他明白,妈妈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不是儿子觉得快乐,而是他的健康——无论是生理上和感情上,还是精神和心灵上,儿子健康才是她首先关注的。
本文摘自:《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美】赛西•高夫 【美】戴维•托马斯 【美】梅丽莎•切瓦特桑
译者:刘华 / 陈立
思塾采撷,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