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拆书帮日天分舵RIA训练营
【拆书9】如何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拆书9】如何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作者: 安彦妮 | 来源:发表于2017-07-29 00:05 被阅读0次

    今天我将拆解《重寻客体与重建自体——在精神分析中找到自己》第二章一个知识点,之所以将这个知识点拿出来拆解,是因为在时下的亲子教育与亲子辅导中,很多父母有迫切的心态,想将孩子或者将自己变好,可是这个改变的过程,并不是那么容易,为什么困难重重或者时好时坏呢?那是因为大家都忽略了婴儿的最初自体与最初客体的相互纠缠阶段,而这一阶段才是真正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R:

    在婴儿与家庭的一系列同心圆环中,父母还提供了其他的东西。他们成为婴儿欲望和希望、恐惧和攻击、爱和恨的客体。父母是婴儿最初的客体。弗洛伊德最初使用客体这个词指的是婴儿性欲和攻击冲动指向的客体。温尼科特把母亲的这一功能称为客体母亲。现在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父亲对于婴儿和成长中的孩子的重要性。我们知道,父母双方都会成为婴儿最初的爱和攻击的最初的客体。父亲和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既相同,又有本质的区别——母亲提供生物学上相对稳定的倾向,父亲则提供强化的刺激。

    在和父母的关系中,婴儿找到了客体,探索与之发生联系的方法,并把他们内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婴儿把父母作为欲望和攻击的客体与之建立直接的联系,我们把这叫做焦点的或者“眼睛对眼睛”的关系,强调婴儿在这个阶段建立起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以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眼睛对眼睛的关系或称为“核心的关系”为婴儿提供了客体的体验,由此婴儿内部才开始建立。

    在这个安全的港湾或者粗暴蹂躏的暴力空间里,自体诞生并成长,并逐渐沿袭了父母给予的方式。

    (书中原文17页)

    I:

    当孩子诞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父母是孩子最先接触频繁的人(被遗弃或者离开父母的孩子除外)。孩子的喜怒哀乐最先呈现给自己的父母,孩子吃喝拉撒的欲望,以及没有被满足的一些愤怒情绪都会直接指向父母,这个阶段,父母便是孩子的客体。

    孩子也是一步步试探中,完善与客体父母的关系,TA们逐渐知道,哭泣可以得到爱抚或者满足,摔打东西可以得到更多关注,在这样点点滴滴与父母的互动中,孩子的一些行为与认知逐渐内化到自己意识里,发展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对关系的认知。

    比如一个孩子,当TA的眼睛寻求关注的时候,客体父母积极关注到,并给予回应,孩子便会在以后的成长中,足够的自信,有足够爱的满足感;假设孩子一直期待客体父母的关注,开始是眼睛寻求,然后是哭闹,最后是摔打东西,客体父母一直没有及时回应孩子,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无回应之地是绝望之地,孩子在这样一种绝望中,内化到自己意识中的认知便是:我是不好的,不配得到爱的,不被关注与理解的。

    最初,从客体父母那里体验到的好的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发展孩子更多爱的能力,创造世界的能力,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反之,从客体父母那里体验到的被野蛮和粗暴对待,在日后的关系中,孩子同样会用这种方式来回应父母,回应亲密关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给你的是什么,都是你最初播洒的种子。也许孩子小的时候,叛逆少,但是到了青春期,生命最初那些体验,会如数回馈给父母。

    A1:

    纵观现在一些亲子教育与辅导,父母们总是搞不明白问题的根源是什么?1+1=X。父母们过于盯着结果去看,总是在研究怎么会出现X了呢?出现这个结果,必然是前面两个变量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呢?

    前天晚上,我经历过一个真实的事情,孩子提出一个无理的要求,遭遇我和先生的拒绝之后,孩子哭闹起来,顺手拿她的积木一块一块扔到我身上,嘴里还大喊:“妈妈坏,坏妈妈”。我就那么站在原地,任她发泄,其实那一刻,我在想办法。先生在旁边制止无效之后,我就那么若无其事的把地上的积木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这个时候,孩子崩溃了,一边要去捡积木,一边又跑到我面前大声指责我,我把孩子抱在怀里,我说:“不高兴就哭吧,哭完了我们再聊聊。”孩子哭泣减弱,变为啜泣,我问孩子:“为什么用积木丢妈妈,打在我身上很疼的。”孩子说:“因为我害怕妈妈生气的眼睛,我害怕妈妈不爱我了。”听到一个四岁的小女孩这样说的时候,我有一种欣慰,我给了孩子足够的抱持感,我就这件事情跟孩子聊了半个小时,孩子也破涕为笑。

    总结:孩子在成长之中,很多的处事方式和价值观是空白的,都是在一次次与父母的关系中,不断学习与内化,尤其是童年中,孩子对有权威感的人更容易信服,除了老师便是自己的父母。客体父母并不仅仅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同时也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当一个试验品,充当孩子的安全客体,以便于孩子形成自己强有力的独特自体,而在实验的过程中,父母只是一个试验品,没有任何评判教育权利!

    A2:

    1:继续做好自己孩子的安全客体,给孩子建立良好有序的依恋关系。

    2、继续用关系回溯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最初自体形成期,将婚姻中的伴侣作为“客体父母”,修复自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书9】如何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hq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