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的重要启示:
1.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才最平等。希望诸位能够支持读书会,从读书会开始,这是我这些年来一直在提倡和接触的。
泛泛提倡读书是不行的,那没办法交流,大家共同读一本书,然后来思想见面,很容易操作。
2.快乐、健康、有意义地活着,关乎幸福观、价值观、人生观,关乎我们的信仰问题。
这问题的解决不能凭空想,需要知识和历史资源作为背景,世界观的解决和寻找,前提是在历史上寻找精神资源,这就需要读书。在我看来,某种程度上,全世界的文明历史就是各地区、各民族、各时代人在不断寻找合理价值观和幸福观的过程。
寻找过程中中国积累的经验全部集中在书本里,特别是经典著作里。所以首先读经典,广泛吸取人类文明的精华,作为解决价值观、幸福观、人生观的基础。
3.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最理想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非常快乐,读书极其快乐,也寻找意义。
中国古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可能有假,但是书中自有意义在这句话无假,且是人类文明积淀的那种意义,所以读书可以延伸我们的精神空间、生命空间。
4.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及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学理科的可看看文科的书;学文科的可看看科技的书。这样对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未来的学术发展是要走向综合的。我们现在是知识社会,人的职业也会不断变换,特别是中文系的学生,毕业后职业容易变换,安全稳定会很难,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的学习能力。真正学到的东西是靠自学得来的,你的知识结构越合理,你就越能适应职业、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这就是鲁迅的话的深层含义。
5.要为趣味而读书。
6.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几本经典要细读,不求甚解。中国人学文学,要读《论语》、《孟子》、老庄的书,这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还有唐诗,那是中国青春期时代的诗歌,还有《红楼梦》、鲁迅,还有《楚辞》、《史记》、苏东坡……这些都是基本的经典,对于这些要逐字逐句,其余的书泛泛而读,毕竟人的精力有限,要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读多了你就会发现,有那么几个作家,你会非常喜欢,经过这样的筛选,你会找到你想读的最多的书。读书必须要读大家,这是你的依靠。我的学术研究功底就靠鲁迅和周作人。
7.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读完书还要自己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这一本活书。
我建议中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做到“读书,思考,写作,实践”,这也是青年的成长道路。
8.所以建议青年学生们:第一步,联合起来,多举办读书会;第二,共同思考,达成共识,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做一些改变自己和改变周围的好事。
9.追求一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追求城乡的结合,这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