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住院前后,删除了4000个联系人,以前的朋友、领导、下属都“惨遭毒手”。前几天几个兄弟来看我腿伤,一个人说到我们一个共同的朋友把他删了,他义愤填膺的控诉这个“鸟人”。被人删了,难道奇怪吗?我说我早就把他删了,不仅如此,我还删了很多人。他诧异的问我,“老子不来看你,你不是要把我也删了?”
我这次是十级伤残,兄弟们来的时候,我可以扶着移步器走路。下午他们找不到我家的门,我下楼去接他们,瓢泼大雨。一个干导演的兄弟要背我,说我走路太幸苦,而我觉得他才是幸苦,一个人在大城市里奔波,机会总是时不我与。我说我自己能走你别管,他就给我撑着伞,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家里走。
晚上到了吃饭的时候,我问他们外面吃还是家里搞,大家一致要在家里吃。我和一兄弟下楼买菜,路过酒铺的时候,我说这家的红高粱很不错,他们说可以,4个人来了3斤白酒。
我做了几个菜,第一杯酒下肚之后,人精神贼好,但我知道我不行,这次手术之后就没碰过酒杯了,但兄弟们来了,不行也得行了,当然,要是换一拨人我可能就不喝了,原因就在于朋友二字。
前面说到我一兄弟说某人把他删了,就着这个话题,我跟他说,我删了很多人,包括删你的人和黎总他们。黎总是我们以前董事长的亲信,工作上或者私下里,他对我是相当信任的。我兄弟问我,你怎么把黎总也删除了?他冒犯你了?我说那倒不是,一个人要删另外一个人,必定是理由充足的,有时候他自己可能不知道,但他的潜意识里根本就没把对方当朋友,所以动手删人,只是时间问题。
他还不知道我写了一本自媒体小说《鸟托邦,我的失败与伟大》,我这本书,就是为了介绍我自己,为了给认识我的人来解惑的,很多朋友对我的一些行为不解,所以我就写了一本书来专门论述这个问题,这是对重要朋友的尊重,我删除的4000多个人全是不看书也不思考的人,其中有很多我了解,也有我不太了解的。我们差别很大,无法做朋友。
就黎总这个人来说,他是一个懂礼节的人,毕竟高层做了这么多年,为人很圆,我在他家是座上宾,但我不得不说,黎总不适合做朋友。我认真考虑了这个问题,我们以为的朋友是什么?其实就是“重合”,经历上、精神上的共鸣,真正的感情都具有侠义风范,什么是侠义?这个问题我在《鸟托邦,我的失败与伟大》里说了,侠义的内核就是契约伦理精神,是担当、仗义、责任、正义的综合。而我们这个黎总绝对没有这些精神,这不是他的错,也不是他的问题,这是这个时代的问题,时代的问题是什么?有两点,第一是自我生存的困境无法容忍侠义,侠义意味着付出和牺牲,意味着要分出精力和金钱来维系侠义的范式,侠义是很昂贵的,有钱也未必消费得起;第二是家的问题,家是一个人为之沉重的根源,而人因为沉重才会显得真实,但真正让人沉重的或许不是家庭本身,而是自己的无能为力,一个家庭的兴荣需要很大的能量的维系,但很多人的能量维系自己都够呛,维系家庭已经很不容易,如何还能维系侠义?但造成一个人能量不足的难道是个人本身吗?也许不全是个人原因。李银河指出——中国人是家本位,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
凯文·凯利在其《必然》中的感悟提到——我已经40岁了,但我最近才有所顿悟:世间万物都需要额外的能量和秩序来维持自身,无一例外。我知道一般来说,这就是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即所有事物都在缓慢地分崩离析。但最近几年中,事物分崩离析的速度是我不曾体验过的。现在,我能感受到所有事物都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中,并且还在飞速地消耗。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高度组织化的生物当中,还发生在石头、钢铁、铜管、碎石路和纸张这些最死气沉沉的东西上。没了照料和维护,以及附加其上的额外秩序,万物无一会长存下去。生命的本质,似乎主要是维持。
凯文·凯利的这段话对“朋友”的概念可以说做了盖棺定论:朋友关系的本质似乎主要就是维持——一个人活得鲜艳光靠自己不行,还得仰仗别人。我原来以为这个世界的万物只在内部秩序的基础上才能运转,但如果没有外部秩序的维护,这个世界就是一片混乱。就像人在尘世中生活,我们的细胞总在裂变,组成我们身体的粒子的集合是我们存在的组织形式,但粒子会变,细胞会变,由它们形成的组织形式也在变,不过,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因为组织形式有它内部的秩序,秩序是非常稳定的,所以我们存在,但存在不意味着我们活得很好,活得长远,如果没有与他人的连接,没有他人提供的额外的外部秩序来维护我们彼此的身心,这种活着就不能长久,甚至糟糕。也就是说,能够以朋友相称的人,相互之间都会有附加其上的额外的秩序——以及照料和维护。
所以我跟兄弟说,我把很多人删了,把黎总也干掉了,就是因为一点:我们只在利益场合才会彼此照料和维护,如果脱离了因利倒势的环境,我们都不会给对方附加其上的额外的照料和维护。这说明,如果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而非以感情出发,我们对待朋友的态度会变得十分公平,也就是说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这种价值交换的关系看似公平,实际上也风险巨大,因为利益不会考虑道德因素,人和人的关系不会像企业和企业那样用合约来维系利益,企业层面的道德是法律的,人的层面的道德是感情的,任何人不会把感情钉在合同上,所以说感情是无价的,非常考验人的品质和魄力。
那天喝酒之后,我开始考虑社交的问题,朋友的问题。虽然先前在准备充分的思想指导下,对朋友圈做了一些调整,旨在回避过于纷乱的交际,拉布吕耶尔说:爱交际才真正是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的。要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必须祭出我们历史上的一个典故,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相对于上面的话来讲,它突出了两个严肃的问题:第一,社会关系都是需要维护才能长久的;第二,就算是长期维护的关系没准对自己还是致命的。
这个问题引出的现实是,我们处在一个线上社交火热朝天,线下社交冷冷清清的状态之中。“宅文化”是这些年才兴起来的,它必然的反应出这个时代里现实人际关系魅力的单薄,这是现实,也是商机,还是一种玩法。
自从在简书写字以来,有空就去敲键盘,几乎没时间考虑社交的问题,前些天对社区的概念若有所思,和兄弟们喝酒的时候也在聊社交问题,我原来一直想回避掉这个概念,甚至出去找隐居场所,最终铩羽而归,到处是人,我们后来去终南山和武当山,就是丹江口那种小地方也到处是人,不是没有找对地方,而是找对的地方没法生存,这或许可以说明一个问题:生存就是相互依附的,需要额外的秩序,需要彼此的照料和维持;换句话说,我们或许可以通过离开的方式暂停一下生活,但最终要回来,把没有打完的游戏进行下去,要么杀死所有BOSS通关,要么被BOSS虐死被小怪杀死。
那天喝完酒,之后我就开始陆陆续续的加了一些简友。世道千万艰难,白天可以睡觉,走夜路要小心,天黑别闭眼,路上有我。
介绍一个简友阱蛙,看了我的文字似乎有了某种共振,两个素未谋面的大叔级人物在夜深人静聊了一嗨。他也是个有故事的人,简书上写的是金融。说到共振我想说的是,他把我的文章基本看完了,感动。后来我想到一个像马航一样失联的兄弟,叫陈焱,湖北咸宁地区通山还是通城人忘记了,记得他姐在当地的棉纺厂工作,似乎是蒲圻那边,我记得陈焱学的美术,当初兄弟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他把学费花光了,印象中戴着眼镜,个子不高,仗义而且喜欢笑。后来我登过寻人启事,在很多社交网络找过他,一直没结果,这两天认识了阱蛙,忽然想起陈焱这个兄弟来。看到此处的朋友,可以帮忙转发一下,十分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