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年龄的增长,从教年限不断变大之后,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会特别强烈,教学中的困惑也越来越多,对课堂驾驭、学生引领越来越会产生一种无力感。
正是缘于自己在教学中有太多的未解难题,内心处于迷惘之时,让我有幸阅读了美国教师也是教学专家帕克•帕尔默先生所著《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被作者对教师、教学研究所折服,直达教师心灵深处,直指教学的关键点,真正是读了又读,让我又重新审视了作为教师的自己和我从事的教学工作。
厚植教师心灵是自我的成长,更是开启教学的基石
教师的心灵,就是智慧的内核。
“教学不论好都发自内心世界。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我在教室里体验到的纠缠不清只不过折射了我内心的交错盘绕。”
读到这些语句时,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内心的郁闷、烦扰都有了一个明晰的根源,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自己的心灵。
正如作者所言:“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完整。我说的自身认同是一种发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汇聚,进而形成神秘的自我,我的基因组成,赋予我生命的父母的性格,我成长的文化环境,支持过我的人,伤害过我的人;我对别人和对我自己做过的有益的或无益的事情,爱的体验和痛苦的感受——还有很多很多。”
“我所说的自身完整,就是说,无论怎样,我都是一个整体,这种整体特点能够在朝着一定方向形成和再形成我的生活模式时的内在联系中发现。自身认同在于构成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的汇聚,自身完整与这些力量的联合方式有关,合自身完整协调,生机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死气沉沉。在完整的、不分裂的自我中,编织一张如此有凝聚力量的网,用于把学生、学科和自我统统编织到一起,使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的每个重要线索都得到尊重。”
联想到我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气、着急、一筹莫展,其实都是源于自己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根源在于我对于教学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个比较肤浅的认识上,认为课堂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已。殊不知在知识的传授的过程中用何种方式、如何展开、怎样行进无不烙上了自己心灵的影子。
坦然接受自己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不足,正确的对待教学中、生活中的快乐与悲伤,了解自己,了解并理解学生,以一种适合自己能与学生正常的沟通交流的方式,进行自己的课堂教学。在生活中教学中通过阅读、实践、反思小结(当然就是不时的写一些随笔)来提醒和优化自己,同时也告诫自己:教育的力量很大,但做为教师的自己,一定不能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与不足,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正视,学生是成长中的人,犯错是常态,一点错误也不犯才不正常。师徒和师生就是渊远流长共舞的舞伴,教学的一个伟大收益就在于他每天都给我们提供重返舞池的机会。
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促使自己不断的成长,厚植自己的心灵基石,让生活、教学不被外界的纷扰而迷惘!
构建教学共同体,实现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
“也许课堂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专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生——成为我们专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质融合和超验升华。”
“这个伟大事物不同于客观主义认知神话中的知识客体,而是一个具有内在生命的主体,与人类同等重要、一样强大,有时甚至比人类更重要、更强大;求知者只有对它全情投入,以自己的内在生命与之对话,才能洞悉它的奥秘。”
我理解的共同体应该就是学生、教师和伟大事物,这个伟大事物可能是某一个知识,亦可能是某一个事物、亦或是一个情境……
我想象的在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是以这样的事实为特征的;伟大事物真实地存在,且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以至于它能令师生都要为它们所说和所做的一切负责。伟大事物如此活跃,教师可以当学生,学生可以当教师,彼此都可以伟大事物的名义向对方发表见解。
联想到我的课堂教学,总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顾虑,担心知识没有讲完,担心学生没有听懂,担心教学的效果,担心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担心学生考试成绩……,一堂课下来,教师很认真很努力也很累,学生依然索然无味,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
如何利用“伟大事物”,构建学生、教师和伟大事物的教学共同体,实现以“主体”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不是那么的被动,教师的教学不再是费心费力还不招人待见!只能是在教学中不断的去实践、反思、前行吧!
厚植教师心灵 教学于共同体中 厚植教师心灵 教学于共同体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