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多年前,第一次看到《人间四月天》这部电视剧,林徽因和梁思成这对我国建筑学开山鼻祖的巨匠夫妻之一的林徽因先生,怎么会有这么多风流往事,便仔细研究了林徽因先生,对其感情史也算有了一定的考究。当时就想写篇文章为林徽因先生正名,但那时候忙于生计,实在没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来书写。
近期,某某卫视又在重播周迅主演的《人间四月天》,休假在家看世界杯的我,觉得必须发声了。为我国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做出突出贡献的林徽因先生,不可以如此被污蔑!
林徽因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才女,之所以我们称其为林先生,那是对她的尊敬。林先生生于1903年,卒于1955年,享年52岁。
1920年,林徽因随其父去欧洲游历,确实在英国遇到了其父林长民和其未来公公梁启超共同的学生-徐志摩,对徐志摩我想没人会不知道。就因为林徽因和徐志摩在康桥上的一张合影,徐志摩又有一首诗《再别康桥》,林徽因和徐志摩就“有了”一段“挥之不去”的绯闻史。
16岁的少女,情窦初开,很正常,我们先不去管那个年代的封建思想残留,还是青年人就一味的想冲破封建思想,单单就抠时间,林徽因认识徐志摩是1920年,林徽因随父回国是1921年,而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是在1922年为徐志摩生下次子之后才和徐志摩离婚的。难道已经被林徽因“迷的神魂颠倒”的徐志摩,还有兴趣去和张幼仪生孩子?而且他遇到林徽因的时候,并不是他夫人怀孕的时候呀!难道编故事的想说徐志摩“有奶便是娘”?那还不至于吧!
我们众所周知的是,林徽因正是因为在英国时期,对所居住的居所的兴趣,才爱上了建筑学。而在1923年,也就是林徽因随父回国的两年后,出演舞台剧《齐德拉》,全程流利的标准英语,我很想问,林先生的一口标准英语哪里学的,即便不说这次的舞台剧,林先生的外语水平,那也是世间公认的!光国内,那个时期,能学的这么好吗?这不得不只能让人确定,这是她在1920-1921在英国的一年左右时间内潜心学习的,试问,和国内人坠入爱河的人,还有心思学别国语言?
这里必须插句题外话,就是徐志摩1922年和前妻张幼仪离婚后,回到国内,确实和林徽因有交集,但是这时候还有一个徐志摩人生中的插曲,那就是凌叔华。凌叔华也是民国时期的才女,这是徐志摩逃不掉的一个“绯闻女友”,他们结识的时间正是1923年,也是在徐志摩逝世后整理徐志摩诗集的两个人中的一个,另一个等下说。
插曲结束,说正事。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和梁启超是世交,也是同僚。双方想撮合孩子林徽因和梁思成也是被考证的。梁思成是绝对的多才多艺,但是对建筑学一窍不通,1924年,梁启超通过关系将她俩送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造。梁启超就读建筑系确实是源于林徽因,因为宾大建筑系不招收女学员,林徽因只能屈就于美术系。林徽因最终能接触建筑系教材,完成自己的心愿,和梁思成的付出不无关系。
如果和《人间四月天》一样的坊间传闻,林徽因和梁思成被双方父亲送去美国就读是因为避开徐志摩,先不说徐志摩和凌叔华不清不楚,1924年,徐志摩结识陆小曼后,那更是如胶似漆,陆小曼正是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也是一位民国才女。之前说到徐志摩逝世后整理徐志摩诗集的,另一个正是她。这有任何必要吗?我是坚信正因为林徽因对建筑学的向往,才送她们去深造。
1925年,这是一个决定历史的年份,这一年,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在国内,不幸被流弹击中,命丧当场!林徽因闻之噩耗悲痛不已,想立即回国,怎奈大病一场!最后其父的后事是梁启超一力承办的,而在美国,大病中的林徽因受到了梁思成无微不至的照顾。所以,我是认同史学届的观点,1928年林徽因毕业后嫁给梁思成是为了感恩:一恩出自建筑学、另一恩出自父亲的后事。
在《人间四月天》中,1928年,林徽因和夫婿梁思成学成回国后,还有徐志摩反复上门来“勾搭”林徽因,真是无稽之谈!这时候的徐志摩早已和陆小曼成婚,人家有空来找你不?
当然!徐志摩的死和林徽因是有关系的,正因为林徽因要进行一个建筑学的演讲,徐志摩特地从南京飞往北平去观摩,不幸在山东飞机失事,机毁人亡!那她俩毕竟相识,为何不可以是好友呢?前去观摩林徽因人生第一次演讲,很正常啊。林徽因因为徐志摩不幸逝世,发表了悼念诗文,又有何不可呢?至少徐志摩逝世后,陆小曼从未发表过任何针对林徽因的言论,也没有半点敌意,如果真的和《人间四月天》编的这样,那这死了老公的女人,不得去和林徽因撕烂了啊!
《人间四月天》中还有提到,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梁思成应林徽因要求去捡了一块飞机残骸,后来林徽因一直挂在墙上。哎,我已经批判的累了,套用一句歌词的样式来结束此篇文章吧:“残骸不是你想捡,想捡就能捡,你去试试,捡给我看,捡到算你狠”。。。
告一段落,未来的时间,我抽空会继续讲述林徽因先生和梁思成先生之间的相关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