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勤记·596:跑者的马拉松④不拥挤的赛道
12月31日,珠海横琴的马拉松成为国内马拉松赛事的收官之场。
横琴处于珠海和澳门交界的十字门位置,是新开辟的国家自贸区。当天温度20度左右,湿度70%。对大部分马拉松爱好者而言很友好。
官方的直播镜头,大部分对准冠军的争夺者。
这和自媒体完全不一样,或许也只有这样,才能还原出一个更立体的马拉松。
一、不拥挤的赛道
跑半马的男子选手库克,与跑全马的女子选手赛丽亚娅皆来自于肯尼亚,比赛开始没多久就把众选手甩在了背后,以至于后面的镜头只留下他们孤独的身影。
在横琴宽阔的跑道与独特的海岸风景中,颇有英雄寂寞的味道。
看库克的跑姿,步幅达到1.8米以上,平均配速3.11。这样矫健的身姿,如同一只在非洲草原奔跑的黑豹。
1小时06分46秒,库克抵达了终点,全程匀速奔跑,半马对他而言,格外的轻松。而第二名抵达终点已经是在10几分钟之后了。
全马的塞丽娅,更是独揽了整条赛道,前无对手,后无追兵,对于普通的跑者而言,这样的独跑往往最难。毕竟42公里的赛程,只有呼呼的风声和带着不变节奏的脚步声,那怕眼前美景变得再勤,也会索然无味。
但专业的跑者重来不喜欢拥挤,不断挑战自己,颠覆以往的成绩,才是她们真正的跑道。
在全马的38公里,半马的18公里处,半马与全马的跑道一同出现在视野中,一边的熙熙攘攘,一边的独孤求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印证了那句经典的名言:成功的路上从不拥挤。
半马的大众跑者大都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体力已经透支大半,剩下的路程,那怕走过去也不会超过3小时的关门时间,对于他们而言,完赛就是胜利。
很多跑者拿出手机,把镜头对准了一晃而过的塞丽娅,作为跑者的他们更懂得欣赏。
一骑绝尘的塞丽娅,继续迈出大的步幅,冠军虽然已是囊中之物,但她的更大目标是来打破赛事记录的。
2小时33分18秒,塞丽娅以绝对的优势赢得了全马的女子冠军,也打破了横琴马拉松的纪录。
男子组全马冠军的争夺就热闹了,两名黑人选手一名中国选手,一直处在形影不离的状态。在最后一公里的冲刺中,一直跑在第三位的张治豪,两条强劲有力的大长腿似乎装上了风火轮,那速度连两位黑人选手都咂舌,本来冠军已经是黑人选手的双保险,没想道还是轻敌了。
作为专业的马拉松选手,张治豪肯动不是赢在战策与运气上,在之前的不久,他就赢得过半马的冠军。
马拉松,这场冠军角逐的不拥挤赛道上,中国选手已经可以和黑人平分秋色了。
二、把极限变成日常
马拉松起源于公元前490年,希腊人击败波斯人赢得马拉松战役胜利,希腊士兵菲迪波德斯从马拉松跑回雅典,宣布完胜利消息后倒地死去。
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195公里,在人类的体能中,绝对是一个极限。
但现在的马拉松越来越多的人参加,硬生生把这项难以企及的运动变成了日常。
这样的变化,来自于医学的进步,以及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更科学的了解。
备战马拉松,需要在前四周,就要做科学的运动强度调整,确保在比赛中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
半马的5公里补给站,全马的2.5公里补给站,水、食物、能量胶;
医护人员,配速员陪跑,如此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把马拉松这项极限运动,变成了日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