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长时间习出来的认知阑尾

长时间习出来的认知阑尾

作者: 临拂晓 | 来源:发表于2023-11-12 11:58 被阅读0次

        二三十年以前,很多中国人出国以后勤工俭学,选择在中餐厅刷盘子——这是门槛最低的挣钱的活儿。于是很多留学生刷盘子刷到最后,形成了即便不需要刷的时候,只要看见那个盘子,就不能忍受上面的脏东西,必须刷一刷。当时有一句讽刺的话就说:出国三年,回国以后见到圆的东西都想擦一擦、刷一刷。

从这个过程里我们能看到:有明确目的的理性的行为,经过反复的重复以后,会形成一种“自动化”。这种“自动化”已经凌驾于最初的目的和最初的理性设计之上了,会变成一种自在自为的习惯,甚至是一种本能。

这种“自动化”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性相近,习相远”的“习惯成自然”。习得的东西最后变成了一种“近似于天然的、本能的东西”。这种“近乎天然的、本能的、渗透到基因层面的”东西,很多时候是一种无意义、无对象的习惯和行为。

无论是在行动、语言,还是思维上,我们都有可能形成这样一种“非理性、无意义又很顽固的,挥之不去的”习性,它没有用,甚至有害。

比如我们说话的时候,在特定的场景下,自然就会紧张,而这种紧张会让你去使用一些词语和一些表达方式。这个过程一再重复的话,你的语言中就会有好多毫无用处甚至是垃圾式的表达方式——口头禅。

每个人都会“完全意识不到”地去保留这些东西,甚至想都没有想过怎么去除,而如果你不刻意去掉这些“口头禅”的话,就会成为一种冗余的累赘,甚至是有害的。

语言上如此,行动上也有类似的东西。比如有的人有职业病:如果你是医生的话,就会形成某种不自觉老爱洗手的习惯。洗手本身是个好习惯,对于医生所处的场景来说,严格养成洗手的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你长期从事这个职业的话,这个习惯不但会自然形成,在形成之后,它还会被自然地携带到其它场景当中,而你自己不自知。

生态位决定认知,特定的生态位一定会导致特定的认知方式,而这种认知方式,有些时候会给你带来优势,但是离开了那个场景,或者场景已经切换,你的这种习惯却不会自然地切除,那么,它就会变成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东西。

我们把这个东西叫做“认知阑尾”,就是曾经有用,但随着场景的变换和长期进化,已经丧失了它的必要性,不再有用,起不到好作用的东西。

对自己有高度的清醒者才能分辨出不再用的不合适的习惯。

相关文章

  • 认知阑尾

    吴伯凡 追求等级=认知阑尾 我们再说一种现象:争吵、争执、较劲。 某种行动、语言、思维方式,人一旦开始这个游戏,表...

  • 认知方法论笔记(十五、十六)

    第十五天 认知阑尾 自动化的无用认知: 不停地去收藏一些东西以确保不时之需——松鼠症 “认知阑尾”,就是曾经有用,...

  • #死磕#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阑尾4丨等级之争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认知阑尾”,那么何谓“认知阑尾”? 就是曾经有其合理性,但是由于场景切换而逐渐丧失有效性,以至于...

  • 思维中的“认知阑尾”-2

    一、不了了之的“认知阑尾” 前两年流行这样一个段子: 我想静静。 静静是谁? 其中包含一个...

  • 思维中的“认知阑尾”-1

    第一次听到“阑尾”这个词是上小学的时候,我的一个好朋友有一周时间没有来学校,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阑尾炎发作住院做手术。...

  • 阑尾

    阑尾的存在完全是多余的,说什么阑尾会导致阑尾炎,会引发生命危险。真的好笑啊,到底是阑尾导致阑尾炎,还是人类自身...

  • 阑尾炎

    好吃好喝,阑尾炎痛 暴饮暴食,阑尾炎痛 吃香喝辣,阑尾炎痛 熬夜压力,阑尾炎痛 啤酒红酒,阑尾炎痛 ……卧槽,想必...

  • 出来这么长时间的感悟

    出来这几年明白一个道理,不要把自己的希望寄托给任何人,因为你想要的结果要靠自己去实现,实现不了,想办法也要实现,除...

  • 微信文章分析——为什么你总说“夏虫不可语冰”?

    原文链接为什么你总说“夏虫不可语冰”? 全文主要围绕“习得性认知偏差”进行讨论,通过举例,讲解了何为“习得性认知偏...

  •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认知阑尾

    一、定义 有明确目的的理性行为,经过反复的重复以后,会形成一种“自动化”,这种“自动化”已经凌驾于最初的目的和最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时间习出来的认知阑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ol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