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说过:“人生,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二十多岁的我不善交际,没有多少朋友。
学生时代相交的知己都已散落各方,很多人都已经成了通讯录的隐形人。刚毕业那两年,大家还会发讯息相互问候,时间久了,大家也就不约而同地各自在自己的世界里冷暖自知。
我从小都比较孤独,而且我还很享受这种孤独的感觉。在别的同学都在关心大家关系好不好,某某之间是不是真的朋友情谊时,我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待着。
我喜欢洒满阳光的小树林,找到一块光滑的岩石坐下,看着远方连绵的山,风吹过来,叶子簌簌作响,偶尔也拂过我的脸庞,我会扬起脸凝望那叶子缝隙间点缀的光,斑驳的影子镶嵌在地上。
霎那间,我的灵魂好像置身于一个广阔的世界,犹如有无数歌者在用婉转的音乐安抚我略微有点伤感的心。其实我很快乐,那是热闹喧哗的人群带不来的。
每每到这时,我就会很想写下一段散文,或者吟诗作赋。
我好像窥探到了古人文思泉涌的秘密,又思忖是庄周从千年的时空隧道给我造了一场幻梦,好让我笔下生花?
我突然觉得自己一个人,这样的沧海一栗,竟然也有点特别。因为想到这里,我还会一番窃喜。
我很喜欢那种浪漫的东西,那些诗歌散文哲学,一切与艺术相关的东西,一切与精神世界有关的东西,都让我思绪万千。
当一字一句在唇齿碰撞之间发出声音,那美妙的旋律就像蜂蜜滑过我的喉咙。于我而言,那些才是我生命的甘泉。
所以在走向三十而立的路上,我依然欣赏孤独,乐意独处。
独处让我能安静地思考,审视自己的灵魂,使我能理智地去处理我这满溢的情感。
如果我为了获取片刻的欢乐去不停地社交,高谈阔论固然能让我一时酣畅淋漓;同时我也落入俗世的圈套,而外在的欲望是灵魂通透达观的绊脚石。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我要创作,就必须摒弃喧嚣。如果我想要更接近艺术,我就要投入我全部的精神。
对于我而言,觥筹交错不能让我摆脱寂寞。只有橘色灯光下的一本书,一杯苦味刚好的咖啡才能给我全部安宁。为了能写出我的故事,我可以拨开那些迷雾,一步步走向精神世界的高处。
我并不是自诩自己有多么遗世独立,而是只有这一条路才能真正使我活出自我。
有人说过:“要么热烈地活着,要么现在就去死。”
我只有在创作文学,在文学中熏陶自我时,才真正感受到我生命的力量在奔涌,内心好似有一团熊熊烈火在燃烧。
生命不就应该如此简单吗?唯有这一条路,我才可以看到自我,最后忘记自我。
所有生命中最本真的快乐将源源不断迸发出来,感染自我,塑造自我,也会温暖我身边亲密的人。
如果你问我,你十年后的社交圈会是怎么样的?
毋庸置疑,我也会有三五好友,偶尔谈天说地。
大多数时候,我一定会安静地读书,写字,偶尔旅行。
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在硕果累累的秋天,在雪花飘落的冬日,我一定会奔跑在大道上,也会徘徊在清幽小径中。
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会不停地写下我的所观所感,我的所思所想。
我想我会收获很多精神世界的良师益友。等着我吧,我正努力走在和你们相遇的路上。
其实这样细细想来,我从来都不是孤独的人。
读到这篇文章的你们呢?十年后,你的社交圈会是什么样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