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想法
一把上了膛的枪 | “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怎么这么低?”

一把上了膛的枪 | “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怎么这么低?”

作者: 采桑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4-19 23:42 被阅读1次

    那个17岁的少年

    儿子:你再说!把我放下去,我跳下去!

    母亲:你有本事你就跳啊!现在跳!

    这是网友们根据图片推测出的

    男孩跳下去前与母亲的对话

    ◾ 正文共:2668 字 11 图

    预计阅读时间:7 分钟 ◾


    【悲剧!上海17岁男孩因琐事与母亲争吵 跳高架桥当场死亡】

    4月17日晚10时左右,上海卢浦大桥发生一起跳桥事件。据调查,跳桥者为17岁在校高二学生,经120确认当场死亡。其母讲述,当她驾驶到卢浦大桥时,与儿子因在校同学矛盾发生口角,其子突然跑出门跳下大桥,女子追逐不及,悲剧发生。

    17岁的青春年纪,在5秒内就没了。


    在记录下的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到,母亲把车停在高架桥的马路上,嘴中念念有词,推断出是在责怪孩子。

    接着母亲打开前门上车的一瞬间,孩子打开了后座的门。

    直奔桥边跑过去。

    母亲看到孩子往桥边跑,急忙追上去。

    在看到孩子翻过围栏的时候,试图抓住孩子的腿。可男孩决绝到完全不回头,完全没有给母亲一个挽留的机会。

    看到夜色笼罩下平静的桥底,他纵身一跃,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男孩的母亲没有拦得住孩子,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跳下了桥。

    后悔地跪在地上捶打着地面,哭泣不止。

    当民警接到报警电话赶到现场时,在桥下方的绿化带发现了已经没有呼吸的孩子。

    五秒,一个生命就以这样极端荒谬的方式消逝了。

    也许这个母亲在未来的每一天都会饱受折磨,她会一遍一遍不停地想:

    “他是犯了多么了不得的错误,我为什么要怪他,逼的孩子去跳桥,我为什么要停在这儿指责他,我为什么不问问他。如果少说一句,如果回家再好好跟孩子谈,是不是他就不会离开我。我拉扯这么大的孩子,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可事实已经成为事实了,谁也无法把时光倒流去改变过去。

    17岁,那么好的年纪啊。

    压抑的未成年人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怎么这么低?”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说出这种话的中年人不在少数。

    中国的未成年人活得很压抑。

    在学校老师是权威,在家里父母是权威,而自己就是一个被支配的提线木偶。

    交流?平等?

    很大一部分自以为是的成年人只会居高临下地处理问题。

    他们几乎不会给孩子平等交流,提出自己想法的权利。只是以自己的生活法则简单粗暴地草草解决一件事。

    他们压根就不会去想把一类事根本解决,他们只想能少一事少一事。

    发生了一件事,不管三七二十一,以爱之名去威胁,或是以检讨和纪律的幌子平息结束。

    十几岁的孩子其实最怕的就是孤独。

    当家成为了一个被圈禁的牢笼,父母成了狱卒,交流和沟通的权利被剥夺,加上学习和生活的催化剂,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们要往哪里逃?

    直到2019年了,还是会存在这样的教育方式:

    “你有饭吃有手机玩有什么压力?”

    “现在的孩子吃不了一点苦”

    “你这么小知道个p的痛苦”

    “你就是娇生惯养了受不了一点挫折”

    “想我们那个时候如何......你怎么一点用都没有?”

    “你要死赶紧去死吧,别在这哭唧唧的。”

    “你死了我也清净。”

    然后孩子开始反抗,那些为人父母的成年人会说:“我打你骂你是因为爱你。”

    孩子们遭受了委屈,还要再背负上一个沉重的爱的负担。

    孩子们根本不想接受这种形式的爱。

    谁都希望父母会成为自己的后盾,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啊。


    事情发生结束后,

    那些老师会庆幸男孩不是在学校跳楼自杀的,和自己没关系。

    和他发生争执的同学会想,反正是他妈妈逼死他的,只要大家串通好一个故事,事情的因果和我们就不会有多大关系。

    他的母亲可能会一边抹眼泪一遍想不明白,怎么自己只说了几句,孩子就要往桥下跳呢?这个小白眼狼怎么那么不孝啊,养了他17年啊。

    所有的始末缘由都是活着的人为了能让自己多些心安编造出来的谎言而已。

    “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怎么那么低?”

    那么请问骆驼会被一根稻草压死吗?

    孩子,别回头了

    知乎上一个答主说:

    如果在面对家人的时候还需要动用 ”心理承受能力“ ,那活着也确实是没什么意思。

    那个男孩纵身一跃的时候,可能压根不想惩罚任何人,只是想快点离开这个世界。

    有人想,如果男孩跳下去的一刻被母亲拉住腿救上来了,那么回去会面临什么?

    皆大欢喜吗?

    不啊!!!

    我们不带恶意的揣测,那位母亲可能一开始会庆幸,会后悔。但是时间一长,还是会变成,你怎么那么不懂事,心理素质那么差,一点都不孝顺,害得我被人嘲笑,我怎么办?你真是让我丢尽了脸。

    然后无尽循环,又轮回。

    从道德和本心来说,我们希望男孩好好地活下去,然后离开原生家庭的压力,自力更生有一番自己的天地。

    这是我作为一个局外人的世外桃源般的想法。

    谁都希望这世界一片光明,生活幸福美满。


    但在这美好结局之前,男孩还要面对这样充满压抑的状况很久很久。

    这段时间他会不会经历更大的压力,心理彻底崩溃?或者被这种教育方式洗脑,去把这种行为带给自己的下一代,然后进行一个更无尽的循环。

    谁也没法站在一个公正合理的上帝视角,在短短几秒钟之内去钻进男孩的的大脑里,告诉他怎么做是最好的选择。

    在那样的情况下,随便换个相同年龄段的孩子代替这个孩子的位置,那么相当一部分都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孩子脑子一热,”你不是觉得我不敢吗?我这就干给你看“,这和吵架拿刀是一个道理。

    如果把自己代入那样的情景,不知道你们会有什么样的选择。


    几年前有个视频,是一个父亲和孩子争吵,然后把枪上了膛,放在孩子的面前。然后那个孩子几乎毫无犹豫地把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在父母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开了枪。

    心痛吗?心痛啊!

    谁错了呢?

    在那样的情况下谁也不能清醒地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后果是什么。

    于是孩子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人为孩子的离开付出了愧疚一生的代价。

    在付出代价的前一刻,他们没有选择沟通,而是任由不受控制的思想操纵行为。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清晰地通过事件的记录,还原感受到当时的场景。

    在已经以这样惨烈方式结束的真实故事背后,那些活着的人们是应该反思如何建立一个更合理的沟通机制与教育方式了。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我喜欢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这句话:

    “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不带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需求的能力。”

    不含敌意的坚决,是最好的界限原则。不带诱惑的深情,是最好的爱的态度。

    什么是“不带敌意的坚决”呢?一是不带敌意的拒绝。二是不带敌意的管教。

    什么是“不含诱惑的深情”呢?一是不能用诱惑去激励孩子。二是不能用爱去绑架孩子。

    而如何去实现这样的两个年龄段的群体相互融合,达到平衡,则更是一个时代性问题。

    不断反思,不断改进,那这惨烈的结局,才不会成为一个没有意义转瞬即逝的故事。

    ———— / END / ————

    这里是一个十九岁少女

    采桑的地盘

    随笔,诗,音乐,干货分享,热点评析

    差一个你

    搜索公众号采桑笔记叭

    采桑小姐姐是个活人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把上了膛的枪 | “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怎么这么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ph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