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林
我也坚信总有这样的一波人相继向着这样的方向,就像我相信人们总愿意回家。
阅读庆山微信推送的一篇文章,是给读者的回信,其中有两段文字,引发思考。
“越来越少的人来谈论,我们如何认真地去创造,如何接近自己的本源、本心、本性,并且以广阔、深远的视野为未来、后人考虑。为地球考虑。”
“如何安宁?如何自赎?如何发展心力?这些本质性的重要的问题,在一个社会中却鲜少有人在讨论。也鲜少有艺术作品在探索、发掘与表达这些生命哲学。相关的心理、精神、医疗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也没有更亲切、更开放的途经,与大众进行交流与普及。 ”
在国内,庆山,周国平,毕淑敏的文字,张德芬的音频,应算得较亲近和联结大众的了。 印度上师萨古鲁还是一点点距离,也是喜欢的。(仅是我接触的来说)
阅读作者的文字和取得联结,需要我们自身打开到相应的层面,也就是说,需要做一些准备。
我是普普通通的人, 像身边的人一样,投入于工作、吃喝物质的平常生活的层面,你,我,每个人不都是如此吗? 我们可以同时发展出联结上符合本心的精神生活的层面,看到生活的不同维度。
就个人而言,我与工作的关系,是符合我本性的。
曾在政府单位做行政工作两年,感到于我的无价值感。随后转向教师职业,与孩子们的相处,让我觉得符合本性。也曾探索成为心理咨询师,感到符合本性,却仍觉得力不从心。
而现在能够感到自在,知道自己选择了什么,写作作为精神空间的通道。
关于如何活出符合本性的真我,回到做自己的活力,自然会做出创造,确实是需要更多的亲切、开放性的方式。
这也是愿去投入和探索的。我也坚信总有这样的一波人相继向着这样的方向,就像我相信人们总愿意回家。
就像残雪所说,那条隐秘的长河是不会断流的,尽管历史有高潮也有低谷。任何时代总会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以自己默默的劳动为那条河流注入新的活力。延续了几千年的理想还将延续下去,同这个浮躁、浅薄而喧闹的世界对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