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的哲学基础》读书笔记2

《教育的哲学基础》读书笔记2

作者: 邓仕民重庆 | 来源:发表于2017-09-24 14:29 被阅读0次

                          第一章  理念论与教育

            一、理念论的发展。理念论是西方最为古老的哲学体系。理念论者相信观念是唯一的真实存在。物质世界是变动不居的,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其发展、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如下:

            1.柏拉图理念论: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理念”原意是“看到的东西”。有多重含义:(1)理念是共相。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也就是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2)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个别事物是由于有了理念而成为这一事物的,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3)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理念是事物之完满的模型,事物则是理念的不完满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摹仿了它的理念而成其为事物的。(4)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目标就是实现它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

            2.奥古斯丁宗教理念论:最高精神实体就是上帝。上帝是不变的存在的本体,是绝对的精神。人的灵魂是一种精神实体,它也是上帝的创造物。人的灵魂具有三种功能:知、情、意。人的认知活动,在人的灵魂活动中占着极重要的地位。人的认知活动包括三种能力:感觉、灵魂和思想。奥古斯丁的知识论同样充满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他强调信仰高于理性,宗教虔诚高于知识。

          二、.现代理念论的发展。1.笛卡尔:主张对每一件事情都怀疑,不能信任感官。当人在怀疑时,他必定在思考,由此推出了著名论断――“我思故我在”。“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笛认为,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有一个完美实体――上帝――必定存在。

            2.乔治·贝克莱:人的一切观念都是来自经验。物理对象只不过是经验到的诸感觉的累积。经验世界是我们的感觉的总和,即“存在就是被感知”。

          3.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1)《纯粹理性批判》。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回答: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2)《实践理性批判》。"实践理性"即实践主体的意志。实践理性"批判",就是考察那些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遵循的原则。该书强调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3)《判断力批判》。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的答案: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著名判断):"人是万物的尺度。"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

          4.黑格尔:论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构造了"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实现自己、不断走向思维和存在同一”的哲学体系。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部分组成。(1)“逻辑学”描述绝对理念自我发展过程,表现为各个环节的推演。(2)自然哲学描述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界后在自然界中的发展过程。(3)精神哲学描述绝对理念摆脱了自然界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意识中回复到了自己,认识了自己,达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的过程。

          5.约西亚·罗伊斯:(1)主张“忠”的哲学。他认为,“大我”包含并超出一切“小我”,“小我”必须对 “大我”保持无限忠诚, 最高的道德原则是“对忠之忠”,每个人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忠于最高的精神统一体,忠于国家。(2)强调个人和整体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个人必须服从整体,整体也必须通过个人体现出来,国家也应该重视个人的利益和自由发展。

            三、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理念论认为:(1)教育的目的是追寻真理、自我实现和品格发展。(2)教育的方法有辩证法、直觉法、思辨法、研讨会教学法、模仿教学法、演讲法等。(3)教师的角色是帮助学生选择重要的材料,使他们满怀尽可能深入思考的希望。(4)教师的职责是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教学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召唤,教师应该成为榜样。

                                                                                    2017.9.22于华东师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的哲学基础》读书笔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tn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