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授艾瑞里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一场精确的匹配游戏,最重要的是门当户对。所谓门当户对,并非只是家世相当,而是有对等的见识和一致的步伐。
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即使再想靠近对方,也只能看着彼此渐行渐远;而两块相互吸引的磁铁,就算被强行分开,也会毫不费力地重新相聚。
有言无不尽的自在,也有不言而喻的默契,你们才能配得上彼此的余生。沉淀能力,方可驾驭野心。人生在世,无论眼前有多少苟且,你我心中都有一片向往的远方。
然而只会把野心挂在嘴上,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痴人说梦;只有将目标落实到行动中,才能在千锤百炼中做出一番成绩。
林徽因在欧洲之旅中,接触到了西方的建筑学知识,立志要成为建筑师。但在当时的中国,很多人连建筑是什么都不知道,更没有建筑学科。于是,她与梁思成一同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
谁知学校的建筑系不招女生,直接将她拒之门外。她没有气馁,转而注册到美术系,靠选修学完了建筑学课程。两年后,她就凭借突出的才能,打破了学校的惯例,成功转到建筑系。
毕业时她放弃在美国的大好前途,决心要让世界看到中国优秀的古建筑。她与梁思成跋山涉水,走遍大半个中国,考察测绘了数百处古建筑物,并共同编写了《中国建筑史》。
除此之外,她还改良了景泰蓝工艺,参与设计了新中国的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凭借多年努力,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成为了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开拓者。
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积累出来的。静下心来学习,沉下心来历练,用尽日拱一卒的笨功夫,才能配得上命运的青睐与奖赏。
人生没有突如其来的惊喜,只有风雨兼程后的苦尽甘来。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苦功,命运贫瘠的土壤中,终会盛开似锦繁花。
提升价值,自会吸引人脉。民国时期,北平流行文化沙龙。每逢周末,林徽因夫妇便去金岳霖家里参加沙龙聚会。许多文化界精英慕名而来,谈古论今,切磋学问。
聚会中大多是男性,即便有女性到场,也很少主动发言。而饱读诗书的林徽因,总是出口成章,侃侃而谈,令一众学者甘拜下风。仰慕她才华的人越来越多,沙龙便逐渐转移到了林家的客厅。
沈从文、胡适、朱光潜等名人,都来一睹她的风采,并主动与她结为好友。久而久之,林徽因凭借自身魅力,吸引到了北平最有价值的人脉。
无论是远道而来的国外专家,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作者,都会为结交各界名流,特意登门拜访她。
古语云:岭深常得蛟龙在,梧高自有凤凰栖。真正的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你能为别人提供多少价值。若一无所长,挤进任何圈子都无人问津;若足够优秀,不管走到哪里都受人追捧。
曾国藩刚入官场时,苦于朝中无人提携,曾想方设法结交权贵。但人微言轻的他,在社交场上备受冷落,得不到世家贵族的青睐。
于是他不再寄希望于贵人,开始耐着性子精进自己的学问。当他展现出过人才华后,自然而然地获得了理学大师唐鉴的赏识。
唐鉴认定他会大有作为,时常同他来往,并向咸丰皇帝举荐他,最终助他平步青云。大多数人际关系,其本质都是一场旗鼓相当的利益交换。
当你无法提供足够的价值,再怎么费心巴结,也不过是别人眼中的笑话。你有能力筑路搭桥,自会有人帮你遮风挡雨;你有本事振翅高飞,定会有人争着与你同行。
减少无用社交,专注提升价值,做最好的自己,人脉便会不请自来。修好德行,便能守住地位。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
一个人的德行配不上他的地位,必然会招致祸患。用人品征服人心,以德行维护口碑,人生才会立于不败之地。周围的朋友纷纷劝她动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儿女争取绿色通道,却都被她回绝了。
清华大学的校长见她不肯利用私权,提出破例录取梁从诫,她也婉言谢绝。她对校长说:“我们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开创者,应当做表率,不能因私废公。”
两个孩子都无缘从事建筑行业,是林徽因人生中的一大憾事。但她身居高位,依旧恪守原则,让世人看到了一代大师的风骨与德行。
行走世间,唯有德行,可立一生。若德行不够,即便你一时得势,早晚也会从高处跌落。德行是一切的根源,地位、名望和财富,都要靠它来承载。
心宽品正,为人坦荡,修好自己的品德,才能站得高,走得稳。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说:要得到你想要的某件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人生犹如天平,最佳状态就是不偏不倚地保持平衡。唯有欲求与付出处于同等层次,我们才能毫不费力地拥有想要的一切。
![](https://img.haomeiwen.com/i25441139/2b8a80b19132ca6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