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说《大学》,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本节重点解释“止于至善"中的止。天下万事万物皆有当止之所,也就是应当待的地方。上句译文是:《诗经》里说:“天子脚下是老百姓期望居住的地方。"邦畿就是都城的意思。为什么百姓喜欢居住在都城附近、天子脚下。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如果是一个暴虐的昏君,人们还乐于与他相伴吗?这句话还是在讲德,所以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时以都城为中心的千里之地,是天子直接管理的地区,它不仅仅是天下的政治中心,更重要的是四海之内的道德、文化中心,所以才是百姓向往的理想安居之地。《中庸》中也讲到治理国家有九条原则,其中两条是:柔远人也,怀诸侯也。说的就是天子以德为政,使远方的人也能睦相处,四面八方的人就会归顺而来;以怀柔的政策对待诸侯各国,诸侯们也会敬畏你的国家。明代郑和下西洋,刻了一块碑“天妃灵应之记″,中有一句话说明下西洋的目的,那就是“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也就是:弘扬道德教化,安抚远方的人们,使四海之人敬仰天子,共享太平盛世。只有有德之君才可以为天下人所仰慕,吸引万民不远万里前来归附。同样,只有有德之人才可以为天下英才所倾心,吸引精英人士不畏千里之遥来共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