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岛同行

作者: 东山明月 | 来源:发表于2018-06-04 19:24 被阅读120次

                                    与青岛同行

                                        刘宏

        “一个青青的岛,在中国在东方,眼前的海呦,潮落又潮涨”,这是歌唱青岛的歌——《青岛梦寻》。一首老歌,一份情怀,是对一座城的遇见和热爱的情怀。

        我是在70年代出生于青岛西海岸一个偏远的小村。小时候对青岛的了解仅限于收音机。每天傍晚的时候打开收音机,听刘兰芳和袁阔成的评书。总是早于六点半打开收音机。这样我就听到了关于青岛的一些信息:今天几点几分,大光明电影院上映某某电影……还有天气预报:局部地区有阵雨,大风警报,大风警报解除。从声音去判断和想象一座城。令人浮想联翩,越发的向往。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校应上级教委的组织,凡前五名的同学有机会去青岛免费旅游。当时我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主动的洗了头,找出一件过年才穿的小领西服,白衬衣,学生蓝裤子,一双新球鞋,这打扮让母亲啧啧称赞。一大早我就赶到了学校,坐上大巴车向青岛进发,走胶州湾高速,得两个小时车程。特定的环境,总有特定的记忆,深刻而悠远,大巴车座椅上的花布纹那样别致,汽车尾气那么好闻,窗外的麻雀一冲一俯的向前飞去,我仿佛就是那鸟儿在自由的飞翔。车里有女同学晕车了,即使吐得胃里翻江倒海,是不是也难掩这次出行的兴奋?

        青岛,我终于来啦!1987年5月1日。第一站是中山公园,啊!这里游人如织,那一簇簇叫不出名的花,那别致的景观,那些修葺整齐的草坪,都新鲜的让我心里砰砰直跳。农村的花草树木是杂乱的,正如农村的孩子一样在疯长着、奔跑着、不成规则。等我们长大了,受到城市和社会更多约束的时候,这些人为的景观已经索然失味。

        栈桥就不同了,它承载着一定的历史。光绪年间,为迎接李鸿章视察的大船靠岸,就向海里延伸修上了栈道,再后来修成了栈桥,建上了“回澜阁”,取意“长虹远引,飞阁回澜”。这一别致的风景,成为了青岛的标志性建筑。栈桥两侧的栏杆由胳臂粗的铁链连接而成,铁链已被游人抚摸得光滑黑亮,地面是由整齐划一的大块青板石砌成,整个桥面上游人熙熙攘攘,人们走走停停,欢声笑语。遥望回澜阁,它矗立于云水之间,成群的海鸥在周围上下交错飞舞,海浪拍击着桥身,发出一阵阵轰鸣声,那翻滚飞溅的浪花,是对此刻激动心情的映照。隔不远就有一家摄影的摊位儿,展出着别人到此一游的留念。我们也照了合影,我还单独照了一个,照片上我手把铁链,远望小青岛的灯塔,那形态仿佛在虔诚的接受着指引。迄今为止,我觉得那是我最棒的一张照片,所有的傲娇和精气神展现的一览无余。临近回澜阁,感受到了它的雄伟,抬头望,红色的擎天大柱分列四周,舒同先生题词的“回澜阁”匾牌雄踞正中,此时艳阳高照,琉璃闪烁,檐牙高啄,雕梁画栋,看的我们都发呆了。一楼展列着各种形状的贝壳和工艺品,五彩斑斓,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顺着旋转的楼梯拾级而上,在宽敞的二楼,可透过高大的玻璃窗远眺,回首而望,满满的游人将栈桥装扮的像一条彩带,铺在蔚蓝的大海里。向南远眺,只见碧空远帆,海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之后我们穿行了中山路,惊羡于高高的现代建筑,亦望着欧式的教堂出神。又到过鲁迅公园、水族馆。这无一不吸引着我们好奇的眼球,总觉得时间太匆匆,总觉得眼睛不够用,总觉得还没来得及品味,就匆匆的离开了。

        这次旅游把农村孩子的眼睛缭乱了,把思想搅乱了。没想到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繁华!这种深刻,以至于几年之后,她依然是我梦里呓语的主题。如果说这次青岛之行如同走进了画里,那么,在90年代我考进了青岛大学,接下来,青岛便是生活里的青岛了。

        爱上一个人,源于爱情;爱上一座城则需要渊源和历久。在大学里接触到的教授、讲师与高中老师有许多相似之处:朴实无华,谆谆教人。这大概都源于师者仁心吧。他们或许不是青岛本地人,但既然追求着来到了青岛,内心里必然有对青岛的向往,也就生出了与青岛结缘的情愫。他们有的也住在筒子楼里,我们的一位老师抽的也仅仅是四元钱的红金烟。大学里经历的类似小说的情节,似乎与青岛这座城没有多大的联系。但是青岛的水,青岛的气候,让我的皮肤渐渐白嫩了起来,这么养人的地方,怎能不让人生出爱呢?在此,我结识了青岛本地的同学,他们并没有嫌弃农村来的我。我经常到同学家去玩儿,他们的父母都是工人,随和可亲,去的时候总是给我做一大桌子菜,至今记忆犹新。“好客山东”道出了山东人的真谛,而青岛更加睿智和开放。坐车经过香港中路,两边到处都是在建的高楼,她正以飞快的速度向现代化迈进。

        周末的时候,我跟随师兄去打工,给三株口服液发广告,领了一大捆广告,带到指定的区域,两个人一组,带上一摞就奔向居民楼,只要见到成片的居民楼,那个高兴啊。我们把广告折叠一下,插在门缝里。千家万户的门啊,里面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门外的我就是这样简单,卖着体力,体验着生活,一天下来累得疲惫不堪。由此,我再也不敢乱花父母给的钱,因为我体会到了挣钱的不易。一九九七年七月一,香港回归,青岛市民一大早就去排队买纪念邮票——《邓小平》小型张,我排到中途就离场了,想了想还是不舍得那几十块钱。我们在坐公交的时候,同学教会了我认识各种汽车的标志,只是记名字而已,从没有过多的奢望。青岛,让我渐渐的活在现实里。唯有勤奋,执著,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我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生活中经历着平凡而真实的岁月,时光如梭,一晃二十多年匆匆而过。青岛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青岛,已是北方当下除了北京天津之外的第三座GDP过万亿的城市,青岛西海岸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地铁,高铁陆续开通,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人们更多的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上合国际峰会标志着青岛向真正的国际型湾区城市迈进。她正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更加繁荣昌盛,更加清洁美丽的方向飞跃,青岛人也更加自豪,更有干劲。我们爱上了一座城,我们与青岛同行。

作者:刘宏,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员,热爱生活,喜欢书法,有时有感而发写写文章,自我陶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青岛同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wy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