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梁

作者: 尹沫 | 来源:发表于2021-07-20 15:11 被阅读0次

  从旧书摊上淘到一本人民出版社在1991年版的毛泽东交往录。本来想准备随便翻翻,结果随便这么翻一翻便舍不得放下此书,共收入回忆和记录毛泽东同各界人士交往的文章有61篇,在这些人士中有著名的民主人士,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史学家,理论工作者,国民党进步人士以及国际友人等等,也包括早年的同学和老师。多数文章出自著名人士的亲笔,应该说其史料价值是不容置疑的。读完全书,我第一印象是这些著名人士虽然经历及身份各不相同,但他们回忆往事时的感情色彩,心理活动却是惊人的一致。先让我们捡取几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看看吧,如沐春风,这是当人们有幸与伟人坐起谈时的首选词语。无论春夏秋冬均可应用,到底还是激动,心潮澎湃。美人如果对当事者有了特别的表示,当事者不激动,不心潮澎湃是不可能的,但所谓的特别表示是什么意思呢?不过是在稠人广坐之中救出一个,照出了当事者的名字,或者握了握手而已。一位著名遗传学家,就因被人一句话,你就是遗传学家某先生而激动不已,亲切爽朗,只要为人一向在回忆者的笔下,没有不亲切不爽,老的身材魁梧,红光满面,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这几个词用来描写伟人,本来是很恰当的,如果,大家都这样写,是否有点城市化呢?一般来说,伟大人物都具有非常,非同寻常的向心力,尤其对那些有缘且亲和力强的人更是如此。所以当代中国许多著名人士说,被人的一声称呼,一个微笑,让他们激动的一夜失眠,甚至永生难忘,读者不必怀疑他们的真诚。然而这种真诚之中,是否还有超越真诚之外的一些东西呢,比如自我矮化。沉浸在无限神往的回忆之中,仿佛已不是那些在各个领域纵横驰聘的优秀人物,而是一群同门未开的少年,即便老师一句轻飘飘的表扬,也会让他们神醉心迷,不能自己。究竟是什么使这些著名人士将自己矮化到幼童的知识?致使水平而不自觉呢?梁漱溟,曾批评冯友兰在文革中将军坟的女儿宗普针对这一批评说了段智为陈同的话,我们习惯于责备某个人,为什么不研究一下中国知识分子所处的地位,尤其是解放以后的地位,最根本的是知识分子是改造对象,知识分子既无独立的地位,更无独立的人格,这是最深刻的哀恸。湖南人民出版社梁漱溟访谈录没有读个独立的人格,这的确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深刻的悲哀。那么这种独立人格怎样失去的呢?中普所谓无独立的地位,如果是指经济地位而言,那应该是一个及其重要的原因,毛泽东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引用毛之存皮之不存,他看透了其若虚弱的本质。另外认为中国份子,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缺乏民主,平等,自由理念的洗礼,也容易为人所想到,但除此之外,还能从另外的角度来考察吗?关于毛泽东的交往,房间充斥着大量文字,常见的一幕在很多时候都被提到,全是重量级人物,奉命觐见时,伟人常常穿着一睡衣,手持一本书,斜靠在床上听陈述或认真的思索着,只是这幕场景是作为佳话被人津津乐道的,因为它体现出一代伟人不为繁文缛节束缚,不删步履挥洒自如的大家风度。让进谏者充分感受到亲切随意的氛围,这样的解读自有道理,不过我每次读到类似场景时,却总会想到这样一幕:“刘邦,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郦生日:“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延郦生上坐,谢之”,在就是女子洗脚时他没有作撒娇状的说,谢谢您没把我当外人。历史时期和现代某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有迥异的解读呢?很简单,历史启示,一种常识看问题,在长期处事之后,一个人无论是谁接见客人,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价值系统里都是一种实力和不尊重人的表现,硬要给失礼和不尊加之重评,众人的行为贴上亲切随意的标签,旗帜,常识于不顾的勇气,让人佩服,同时却不能不入人眼,不使人怀疑,这种勇气里有相当成分的精神,精神撒娇时期的人物,他没有资格的,他没有独立的。在经济地位的封层里也不懂自由平等为何物,但它却不会精神撒娇,它所依赖的武器就是就是读书人一点狂卷之气。虽然千万人,吾往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生段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之为狂士,可杀而不可辱,有所为有所不为,此之谓狷,仅此,当然还谈不上人格独立,现在狂卷之气费燃的,就是读书人脑子里一种观念根深蒂固,这就是后来顾炎武概括的士大夫之无耻,是为国耻,你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注入迂执与中愚孝渝中,不明大势等等毛病,但你别指望他们会说出无耻的话和做出无耻的事来。狂犬之气,这是传统读书人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一个知识分子有狂犬之气,病必伟,就一定会有独立人格,但如果没有了狂犬之气,他一定会失去独立人格,祭狂卷之气,虽然保持独立人格的充分条件却是其必要条件,我以为这个逻辑在过去乃至可预见的将来都是成立的,好像是有意为我的这一逻辑做注脚似的,毛泽东交往录中对梁漱溟自述中的一段是梁先生1938年以参议员的身份赴延安访问时的经历。编者改题为延安窑洞里的坦诚交谈,如果按严苛的标准,梁先生大概也不能算有独立人格的,因为他不仅在从事乡村建设运动时接受过军阀韩复榘的资助。而且终身以发扬儒学为己任,西方价值观是他所不取的,然而梁先生的一生行事,却证明了他不愧为知识分子独立,特立独行的楷模。梁漱溟后半生的面折廷争举世凯,皆知,不必说了。且看当年他如何写毛泽东,他不落俗套,从容自然而亲切。鼻子虽有争辩,而心里没有不舒服,只敢别人给他这种影响,便这样写了。毛泽东有生存是交往并比之于书的各色人等多矣,却只有梁漱溟一人写出了这一细节,其余的著名人士在避讳什么呢?一个连自己的眼睛和大脑都不相信的人。遑论独立人格吗?难道他们真的吸食了知识分子的鸦片?梁漱溟之所以为梁漱溟那些著名人士,之所以有后来的表现,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相关文章

  • 谈梁

    从旧书摊上淘到一本人民出版社在1991年版的毛泽东交往录。本来想准备随便翻翻,结果随便这么翻一翻便舍不得放下此...

  • 谈梁

    从旧书摊上淘到一本人民出版社在1991年版的毛泽东交往录。本来想准备随便翻翻,结果随便这么翻一翻便舍不得放下此...

  • 梁启梁、章太炎谈读书

    梁启超《治国学杂话》 “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课外学问自然不专指读书,如试验,如观察世界,……,都是极好的...

  • 梁公谈焦虑

    现如今的社会,不知不觉里,就把人变得越来越势利浮躁了。这让我们很多时候,在做事情的时候,产生焦虑的情绪,不清楚自己...

  • 梁冬谈 庄子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 谈  “薪”

    谈 “薪” ——湖北阿泰克公司董事长梁晓军一席谈 我很欣赏这句话:工资发不下来谈什么情怀。是的,抛开实力谈...

  • 【生活杂记】梁梁谈写作文

    记于2020年9月22日。 昨晚入睡前,我深深地叹了口气:“写作文太难了,每天5篇,得连续6天,我已经江郎才尽了。...

  • 郭建荣:也谈《孝义传统美食》

    也谈《孝义传统美食》 囗 郭 建 荣 读梁镇川先生的《孝义传统...

  • 【清朝三百年】第三章 多事之秋(六)1.离去

    6.多事之秋 6.1离去 李成梁的离开是因为有人上书万历,谈了谈李成梁。 按理说万历器重李成梁,前首辅申时行(前一...

  • 紫微斗数看感情-案例分享7之机梁坐命女

    机梁善谈兵,天机天梁坐命的人,很能说,有别于巨门大嘴巴的什么都说,机梁的“说”是思量过后,有针对性、有理有据的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xr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