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缘起“写作组”

缘起“写作组”

作者: _荷包蛋_ | 来源:发表于2019-06-08 15:08 被阅读0次

     昨天,我正式入会了。

    今天,正式接到“中山论文写作研究组”的任务,包括每个月论文1篇,读书心得1篇和随笔2篇。这第一篇随笔我想说说我和“写作组”的缘分。

    去年,刚刚得知“写作组”招募组员的时候,我就开始认真填写了申请书,可惜没被选上。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郭老师鼓励我说:“你有这个心的话,也可以先自己看书、练笔,争取下一期能录上。”此后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我跟着郭老师的公众号断断续续地读书、练笔。一年下来,居然也写了6篇论文、15篇随笔,看了5本专业书,也认真写了5篇读书笔记。其中有1篇论文发表在小刊物上,3篇在市征文上获及格奖。细细数来,这一年的收获比我在过去几年的收获都大,不仅是我的专业书阅读量增加了,在论文写作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比如论文的类型区分、论点布局、结构搭建,甚至论文的编辑格式都有了新的认识。

    这些进步都离不开郭老师直接指导和间接的教育。直接的指导是;来自郭老师在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上的指导。每当我写完一篇论文就会发给郭老师请他进行批改。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惶恐,因为郭老师那么忙,我不在写作组,还这么冒昧地打扰他,他会理我吗?可是,令人意外的是他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予我反馈,即使出差外地,他也会尽快跟我沟通。不仅在论文写作上不吝赐教,在我主持的三个专业课题的研究上,郭老师也开诚布公地给予实际的指导和实实在在的修改建议。这为初涉课题研究的我指明了方向,这是非常宝贵的际遇。间接的教育是指我从他的公众号文章里吸取的养分。那些读书心得、笔记,听课的思考、课例分析和随笔都是我学习的内容。有时候收获的是一条理论,有时候收获的是对一本专业书的阅读,有时候是收获课堂观察的一个新视角……总之,这一年来,我顺着公众号里的文章里提到的书,慢慢进行专业性阅读,对教育专业的很多概念和理论有了真正的认识。比如在看《课程论》的时候,我真正理解了平常耳熟能详,但是一知半解的几个概念,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评价等。通过这样的专业性阅读,我能慢慢分辨当前的教育现状,如我们当前所使用的教材的性质、课程评价的目标和课程标的准依据等等,虽说理解程度离透彻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我的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不再是当初只停留在概念名称上的认识。

    其实,我也还算一个文字爱好者。在写专业论文以外我也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这些年陆陆续续地写了50多万字的游记和生活日记,还尝试过写一部长篇小说。但是在专业性论文上的写作经历却特别苍白。如果不是去年在市课题申报工作会议上认识一年发表数十篇教育论文的郭老师,听他说写教育论文是有方法的,可突破的,可能我一直都不可能鼓起勇气来面对撰写教育论文这件事情。我很庆幸自己有这样的际遇,可以补上自己的短板。

    今天在Q群里看到上一期的留守组员说这俏皮话,突然很羡慕他们,在这个匆忙的年代,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多么难得。郭老师晒出上一期组员的战绩,数字令人咋舌。这是一群多么用功的人啊!本来已经比我优秀的人,还比我更努力,这是不给人活路的节奏哪!聊着聊着,忽然珊珊老师把她在这一期的第1篇随笔发了上来,果然是一年80篇随笔的大神,我只有膜拜的份。点开文章来细细阅读,虽说是随笔但用词严谨、文笔流畅、有理有据,绝不是随便的练笔。这也让我对这次在写作组里的学习过程更加好奇和期待。我会遇到谁,我会发生那些变化,我能否完成这些写作任务……很多惶恐,很多期待。

    目前,我是个孕周36的宝妈。未来一年有八个月的时候我会在产假中度过,离开了课堂,我能否获取教育灵感完成那30篇的教育随笔。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也令我感到兴奋。我相信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只要我跟大家一样努力,一样坚持不懈,一定会有质的突破。

    很期待,在“写作组”遇见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缘起“写作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yi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