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学开始就一直与书写打交道,可时至今日,依旧写不出一笔可以见人的字,真是惭愧。
上高中之前一直不知自己的字难看,有时还觉得绕得很有特色。高中时,班主任有次在课堂感叹:“我们班有两个学生的字实在是太有特点,我是看不懂啊。”这其中一个是~~~,是个男生。另一个就是不才我,作为班级还算好学生的我,简直是羞臊难言。可也不知道如何去写好字。最后班主任拿来一本字帖,下死命令了,让我一定要在多长时间里写出人能认识的字。于是,没事时我就描字帖,再自己慢慢写。感觉还有点用,可这用处也不是很大。因为注意时还好,一着急就原形毕露了。
大家都说练字可以修身养性,我却觉得要写好字首先得有沉静的“性”,急躁如我,遇事就恨不得立马干完如我,根本就没办法静静地坚持去练。于是,多年过去,天天在写字,也多次下定决心练字,却终是没有坚持住,也终是写的一笔烂字。
今天看清代朱和羹的《临池心解》,真是心有戚戚焉。“凡欲学书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初取古人之大家,一人以为宗主。门庭一立,脚根牢把,朝夕沉酣其中,务使笔笔相似,使人望之便知是此种法嫡,纵有谏我、谤我,我不为之稍动,常有一笔一画数十日不能合辙者,此际如触墙壁,全无入路。他人到此,每每退步、灰心。我于此心愈坚,志愈猛,功愈勤,一往直前,久之则有少分相应,初段之难如此。此后方做中段工夫,取魏、晋、唐、宋、元、明数十大家,逐字临摹数十日,当其临时,诸家形模,时时引入吾胸,又须步步回头顾祖,将诸家之长默识归源,庶几不为所诱,工夫到此,倏忽五六年矣。至末段则无他法,只是守定一家,以为宗主,又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个不休,到熟极处,忽然悟门大开,层层透入,洞见古人精奥,我之笔底迸出天机,变动挥洒,回想初时宗主不缚不脱之境,方可自成一家,到此又五六年。”
他在文里对学书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得五六年,集众家所长,再加以创新,最后才能有所成。再想想自己的练字经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说,每次还写不到一时半刻,就这样的功夫,怎么可能写得出好字!
看着别人的美字,无比羡慕,也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可这“结网”的过程太艰难了,就只能“羡鱼”了。什么时候,我也能沉浸在练字的世界里,不急不躁,不慌不忙,找到兴味,寻的乐趣,就好了。可能到了那时,我的“学书”,才能够入门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49268/8cde62364ee4e05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49268/48ffb330ba5f978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