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相伤害,共同成长"为题,是本周有书共读的«陪伴式成长»一书引申到书友群开展的育儿方法和子教育话题。
群主老伟分享了自己的育儿过程中,他在亲子教育中最注重的有三点:
第一点是陪伴,父母应最大努力地去陪伴孩子成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他诉说自己从为孩子选择最好的幼儿园,小学到实验高中,总共搬了三次家。
确实很多父母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就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着。
第二点是发展。他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从音乐,水彩,素描到吉他都不只拘于孩子一方面兴趣爱好的追求。
这是给孩子最多的成长机会和最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点是责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有益于孩子一生的做人原则。从限制孩子使用储蓄罐里的钱到班级班长的竞选,他们都给予了孩子正确的引导,使孩子拥有了坚定的责任感。
另外,书友你的眼神也发表她对现在父母教方式的看法,她觉得现在有的家长因为急于求进,过激到要代替孩子成长。他们总是把自己的价值观输给孩子,殊不知,家长的很多思想都已经落后于时代。她诉说了自己儿子从国外回来,谈到国外孩子掌握的知识与事物远远多于国内的孩子。并且国外开放式的教育,也使他们的孩子具有非常强的思辨力。而我们国内的孩子就只是在遵从老师和家长的指令下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这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拓展。
从他们的观点中,也思考了自己的亲子教育状态,发现还处于"互相伤害,共同成长。"
互相伤害表现在监督儿子完成作业这方面。儿子总是耍小聪明,以偷懒的方式,能少做就少做,能不做就不做。那么在批评的过程中,会用过激的言语将他分类到差生的类别中。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当自己意识到这点后,开始作自我反思。
于是在反思中,阅读了更多心理学与沟通学方面的书籍,在阅读与践行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育儿经验。
比如在监督儿子背词汇书这件事上,我就开始运用了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当儿子在该背单词的时间点做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时,我会问他:怎么样,这件事做得差不多了吧?可以开始背单词了吗?我希望你能尽快完成今天的任务,实现你自己的承诺。儿子会遵守承诺立刻完成当天的任务。
这是从«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学习到的运用非暴力沟通的观察,需要,感受,请求四要素进行沟通达到的效果。
分享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1)什么是我的观察,它强调让我们注意观察的结果。
2)我的感受如何,也就是观察到结果后是怎样的心情。比如喜悦,愤怒,伤心,沮丧等状态。
3)试着思考是自己的哪些需要导致了这样的感受。
4)想改善这种状态,我的请求是什么?即我希望怎么做。
从陪伴孩子成长到阅读中自我成长,是这两年自己和孩子的共同进步。
父母的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必须严于律己,自我成长,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