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作文题: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揣度出题人的意图,大概是想要说明看待问题和事物要有辩证的眼光。此类题材,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不容易出彩。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切都会过去,就是说,一切都会成为历史。而一旦过去,一旦成为历史,就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
从中我们受到的启发可以概括为:要懂得理性的选择,学会向前看。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覆水难收无法挽回。
而这,也恰恰是有关成本的正确看法:历史成本不是成本。一旦你下注了,不管最终结果是对是错,就成了过去,就成了历史,你不可能回到过去重新决策。以成本作为决策的因素,只能从今天,从现在往前看。过去的、历史的成本不再是成本。
经济学的课本上,常常举一个电影票的例子。例子说,一张电影票是7美元,你对这场电影的评价是10美元。你提前买了一张电影票。但逛完街回来准备看电影的时候发现,电影票丢了。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事实上,你也就两种选择:或者再买一张,或者扭头离开。从成本角度看,你应该再买一张。因为那张丢失的电影票已经成为过去,已经成为历史,它不再成为决策的依据。你的决策,依然是基于看电影的利益(10美元)以及付出的成本——电影票价(7美元)——之间的权衡。
这是说,一旦你投资,建造厂房,购买设备,下了注就成了历史成本,不再是成本。你是否继续经营,不是取决于当初建造厂房、购买设备投人之价,而是如今在市场上可以卖出之价。这个观念是重要的。这些年来,有关“国有资产流失”的争议此起彼伏。“国有资产流失”当然有各种表现形式,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其中的一类,是源于对成本的误解。因为当初投人时国有资产那么多,而现在市场处置却这么少,于是惊呼“国有资产流失”。其实呢,资产账面之价不能作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据,因为历史成本不是成本。现在的成本,只能是这些国有资产的市场之价。
既然一切都会过去,则成为历史成本的投资岂不是要血本无归?不会。因为换一个角度看,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些历史成本依然是存在的,只不过它成为“上头成本”,它是一项租值。只要企业不倒闭,生产不生产它都存在。也就是说,“上头成本”或者说租值的上下起伏不影响供应的行为。通俗而不严谨地说,我们可以将其像土地一样看做一项资产要素,它参与了每种产品的生产,并从中分享回报。这种回报,就是企业生产的每种产品的市场价格,减去有关的直接成本,然后加总所得的那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