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二十学儒家四十学道家六十学佛家

二十学儒家四十学道家六十学佛家

作者: 残荷雨声_b706 | 来源:发表于2019-07-30 17:30 被阅读0次

20岁学儒家,40岁学道家,60岁学佛家

尼古拉斯忆心

儒释道三家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底色。

20岁学儒家,40岁学道家,60岁学佛家。

如果说人生是一段段旅程,那中国人无疑是幸福的。

每一段旅程,都有不同的智慧支撑着我们。

01

20岁学儒家

20岁,刚刚踏入社会,思想也渐趋成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安身立命?

而这些,正是儒家的重要课题,也已经为世人,提供了最好的回答。

《大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0岁,在最好的年华里,就是要立志、做事,奋发进取、意志坚定。

做事,先立心中志向;成事,先拓胸中格局。

而后,自强不息,厚积薄发;不懈怠,不颓废,无论身处何种境遇。

儒家教会我们的,不仅是一种“有所为”的精神,更是一种家国情怀的担当。

一代代志士仁人,践行着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先做最好的自己,有机会,就用一己之力去改变这个不那么完美的世界。

没机会,就致力于让自己变得更完美。

不论如何,20岁,只管大胆的向前,而儒学,正是那盏生生不息的灯火,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02

40岁学道家

40岁,有了一定的事业基础和社会地位,便进入了人生的下一段旅程。

奋斗了20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后悔、担忧、恐惧、绝望......积累久了,便出现所谓的“中年危机”。

所有的想不开,往往都是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这个阶段,到了学习道家,重启对人生意义追问的时候了。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非、得失、成败、祸福,都是相对的。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功名利禄,而在于内心的自由和安静。

老子认为,道生于安静,像水一样,静,才能沉淀,才能看清一切。

庄子讲静观、静坐。庄子寓言“呆若木鸡”,认为最厉害的鸡,像木头那样安静、呆滞。

所谓“物物而不物于物”,超越物质,不为物质所奴役,才不会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当人生的困苦,世界的纷扰堆积身前,从心里看轻一切,否则,金钱、权利和名利,都只不过是累赘和枷锁。

40岁,以超然物外的洒脱,获得心灵的释然,以乐观旷达的精神,笑对人生。

03

60岁学佛家

60岁,历尽了人间沧桑巨变,看惯了世间祸福成败。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此时,明白了得到的终究也会失去,拥有的终究也要放手。

人生百年,再怎么争,到头来也是一场空。

何必那么较真呢。是时候,放下一切了。

而正因为有过20岁的努力奋斗,40岁的灵魂修行,此时的放下才有意义。

这是一种“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的返璞归真。

历经了人生的风吹雨打,才有了60岁的平和。

只做自己,只活在当下。面对世俗芜杂,我只一笑了之。

看透了人间只是无常,才有了60岁的不计较。

人生就是这样,经历过,才会甘心;经历够了,才会放下。

看过那么多爱恨悲喜,无数人在欲海中沉浮,作为过来人,心中更会有一份大悲悯。

变得慈祥善良,更体谅他人,更古道热肠,更重人情道义,更加乐善好施......

即便已经垂垂老矣,能到此境,人生便也不虚度。

儒风君说:

作为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其实并不高深莫测。

而是与我们的人生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既执着于现实人生、积极入世,又能跳出来、不执迷于世俗的成败得失。

不论身处顺境逆境,都保持着豁达、慈悲的心境。

如此,便是最好的人生了。

相关文章

  • 二十学儒家四十学道家六十学佛家

    20岁学儒家,40岁学道家,60岁学佛家 尼古拉斯忆心 儒释道三家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底色。 20岁学儒家,40岁学道...

  • 一句话概括一家

    儒家;为学,日益。道家;为道日损,一至于无,无中生有。佛家;放下。 儒家;学而优则仕。道家;无为无所不为。佛家;灵...

  • 【缘悟】人生三大阶段【儒释道】

    年轻时学儒家 《经世》 中年时学道家 《忘世》 年老时学佛家 《出世》 儒教 教人【孝、悌、忠、信】、【礼、义、廉...

  • 【缘悟】人生三大阶段【儒释道】

    年轻时学儒家 《经世》 中年时学道家 《忘世》 年老时学佛家 《出世》 儒教 教人【孝、悌、忠、信】、【礼、义、廉...

  • 【归一堂】有话

    临帖传承学儒家,创作自然习道家,见本显性师佛家。书法尊法追儒家,书法无法循道家,我即是法问释家。三者合一,方称书家...

  • 人之最美,纯朴初心,有所不为

    世界上混的得意的人,信奉儒家学说;失意的人,学的是道家理论;而对人生绝望的人,往往寄托于佛家经典。正所谓儒家治国,...

  • 20岁学儒家,40岁学道家,60岁学佛家

    儒释道三家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底色。 20岁学儒家,40岁学道家,60岁学佛家。 如果说人生是一段段旅程,那中国人无疑...

  • 儒释道

    儒家讲天理、道家讲论道、佛家讲如法。 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救世。 儒家讲天命、道家讲自然、佛家讲解脱。 ...

  • 修身

    学儒家 佛家和儒家之前混淆不清,今日读经典,理清思路,笃定信念。 佛家出世,讲究“明心见性”,把人本身具有的佛性发...

  • 随感 | 痴迷于《中国文化课》

    《中国文化课》一书,664页码,看入迷了,完全不想写文,今日只看书。 看到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了解和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十学儒家四十学道家六十学佛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zn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