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秋日便可收获许多粮食,各处的田地尽被耕种,可仍有农民因饥饿而死。
古代曾有士农工商的排行,近代也有农民翻身做主人的实践,只可惜从古至今,农民无论在地位上被抬得多么崇高,实际所得到的利益却远远处于底层。
以前人们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双粗糙的大脚一遍遍在土地里蹚过,一双手被各种作物划过,汗水打湿了衣服,一低头就顺着脸颊滴滴答答地滴在泥土里,还要看天吃饭,担心大风,雨水,干旱,洪涝,害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辛苦苦一整年,所得到的粮食除了果腹,还要应付一大家子人一年的花销,所以家里的男人们往往在农闲时出去打工,背井离乡去碰碰运气。
后来人们发现,城市的机会毕竟多一些,而多卖些力气,收入也比在家里侍弄几亩地要多得多,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出门打工,田地就慢慢地被荒废了。而在城市里,农民往往做着最苦最累和城里人不愿意干的活计,比如建筑工人,清洁工,保安,车间工人,四处打游击的小摊贩,他们已然成为城市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城市的建设也贡献了必不可少的力量,可是他们依旧是处在底层,被人明里暗里鄙视看不起的乡下人。
农民,供给无数人口粮,使成千上万的人免于饥饿的人啊,为何千百年来,受苦受累的永远是你们,而收获甘甜回报的却另有其人呢?杜甫曾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什么时候,咱们可爱可敬的农人,才能真正做自己的主人,生活富足,衣食无忧,不再被生活所迫,而只因对土地的热爱和敬畏种田。
风吹麦浪,五谷飘香,农人笑声朗朗,那该是多么美的画卷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