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简友广场
道德经【14】:以史为鉴,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道德经【14】:以史为鉴,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作者: 空山一鸣 | 来源:发表于2019-10-31 21:43 被阅读0次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文本以“道德”为纲宗,文意深奥,包涵广博,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
道德经【14】:以史为鉴,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一、原文(通行本)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明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mǐn)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形,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二、译文

看它看不见,这叫做“夷”;听它听不到,这叫做“希”;摸它摸不着,这叫做“微”。这三者,不可深究,因为它们是浑然一体的。

它的上面并不明亮,下面也并不阴暗,绵绵不断不可名状,这又回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

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也见不到它的尾。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用它驾驭眼实际存在的事物,了解宇宙万物的初始,这就是“道”的规律。

三、拓展思考

老子在本章继续阐述了“道”深远玄妙的特性。

“道”虽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只要把握住早已存在的“道”,形成一种规律,就可以驾驭眼前的一切,去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

古人云:“以史为鉴”,其含义类似于老子的“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道德经【14】:以史为鉴,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古人云:“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意思是说,从浩瀚青史中总结前人经验教训,培养坚定不移的浩然正气,效法道德高尚的圣贤。

以史为鉴,总结历史规律,效法古今圣贤。这也是很多人孜孜不倦苦读史书的根本原因。

《庄子·外篇》里有这样一句话,“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行为处事过程中,懂得利用历史规律,而不拘泥于历史规律,用睿智的眼光看世界。

相关文章

  • 道德经【14】:以史为鉴,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传说是春秋...

  •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书摘

    P151 人生的追求,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今天是跟岗学习的第6天,上午我们迈进了苏州大学实验学校 “勇立潮头唱大风”的赵加军校长给我们开...

  •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古人的教育,总体是以塑造人为目的,而今很多的人,是以塑造逻辑学问为目的。 于是,提出一技在身、胜握千金,打了一个比...

  •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又是一年高考季,我还记得查分时候的心情,记得查完后一晚上都没睡着。转眼间,我竟快要从苏大离开了。我想写一写个人体会...

  •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重点回顾 1.时间之所以存在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我们选择自己想要的感受。我们希望经历平安还是希望经历冲突? 2.所有...

  •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20世纪初,“孟河医派”传人翁泉海,博采众家之长学习中医,到上海行医。他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成为沪上名医。这...

  •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菜根谭》

    第二卷: (八)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原文: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

  • 2022-11-02、养正气

    古人说,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一个人只要正气足,邪气就很难侵人。身体就会健康 ,工作就会顺利,我们通常说的邪不...

  • 菜根谭全文及讲解《之九》

    81.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字要严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14】:以史为鉴,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ct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