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耳朵是幸福的……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两千多年前的时空真安静啊,我觉得还是用寂静最合适,否则怎能听见那些生命的绽放。夜晚月淡如水,光华满庭,一簇簇桂花翩然落在诗人的脚下,遥远的夜空里传来一两声孤鸿的啼诉,诗人抬头凝视,眼前的空山仿佛一座静默的大佛,庄严而肃穆;一位远脚的孤僧误了投店的时辰,他形色匆匆,满身疲惫,行至偏远的村落,轻轻地扣响了农夫的柴门,回响在空旷的暮野;一位困顿漂泊的学子,心意低沉,泛舟姑苏,夙夜忧叹。他看着满天的风霜降下,衰草枯萎,老鸦凄切,远处江中的渔火星星点点,仿佛是离人哀怨的眼神,这不也正是他心中的离歌吗?
古人是浪漫的。古诗中有很多诗句在我看来是古人为耳朵发放的福利,耳畔流光溢彩,余音袅袅。时空轮回,在那个数千年前魏晋的、唐宋的月下,空旷的山中、曲径的寺院、荒凉的暮野……一切都静悄悄地!古人用耳朵为我们写下了众多绝妙的诗句,也创造了许多动听的音乐,诗作唱和,洗尽铅华,如一盏灯火,点亮了那个漫长而又烦闷的封建时代,惊艳了后世数千年的岁月。
古人的耳朵是幸福的。明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记录了如下声音“松声,涧声,山禽声,夜虫声,鹤声,琴声,棋子落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声之至清,而读书声为最。”是的,古人的耳朵是幸福的。雨打芭蕉、空阶滴雨、山禽呜咽,一片落叶的轻响、一声不经意的鸟啼、一朵花开的声音、一座庙宇的钟声,都被古人收进耳朵,化作不朽的诗篇。它们既是心灵之声,又是天籁之音,空灵而潇洒。
假如耳朵会说话,它一定对那个时空下的月夜无比眷念。如今的我们只剩下缅怀,正所谓“今月曾经照古人,今人不见古时月”。如今的我们再也写不出那些美丽的诗篇,奏不出那些经天纬地的绝响。
一切都已消散,一切都成为绝响,一切神圣都被亵渎。
不知何时,道路变得拥挤,人群开始熙攘,夜空的寂静被霓虹和喧嚣替代。挖掘机轰轰隆隆、汽车鸣笛尖锐刺耳、人群面目狰狞的辩论,早已充斥满我们的耳朵。我们可以闭上嘴巴,合上眼睛,却没有办法时时掩上自己的耳朵,于是我们的耳朵变得不再灵敏,时而幻听,时而闭塞。
这个时代,我们不停的大声说话,却忘记了倾听。我们听不见一朵花在低语、听不见风吹过树叶的情愫、听不见夜空中月亮的情话。我们比划着手势,假装努力地听清对方说话,我们的灵魂变得脆弱而单薄。
假如耳朵会说话,它一定厌倦了这个时代,恼怒自己沦为身体的附庸。它想不通在数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何弱化了听力,它期待被重新唤醒。
听!遥远的山间有风在轻轻吹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