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时读《窗边的小豆豆》,非常“震颤”,觉得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老师,这么好玩的学校?对“巴学园”这种学校的存在充满了向往和想象。
前些时听到非凡精读里讲《窗边的小豆豆》,我心里嘀咕:小豆豆这个孩子若出现在身边,还真的是比较烦人。
二十多岁的时候读这本书,我把自己代入了小豆豆身上,觉得能受到这样的理解和尊重,实在太美好了。
前些时再读这本书,我代入的是一名普通的家长,普通家长最喜欢的就是孩子听话,喂啥吃啥,让干啥就干啥。
小时候总是在内心反抗:我以后一定不会你们对待我一样对待我自己的孩子,结果最后还是长成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那种家长——缺乏耐心,自己怎么舒服就怎么来 。
今天早餐时听了《你好,小孩》。一般早餐完我就结束收听,但今天一听就停不下来,一气听完。听来听去,教育类的书最让我欲罢不能。
我喜欢读养育的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我疗愈,通过别人的正确示范,在和自己小孩的实践中疗愈自己已被遗忘的伤。
这本书樊登给重新起了个书名《善意养育》,对书中理念是一个很精准的概括。作者李小萌列举了一些家长以及社会上善意对待孩子的做法,也提出了一些不合适的做法。我印象最深,也就是最触动我的一点,是这几天正好在思考的“自立”的问题。
前几天读郑渊洁家庭教育课,书中说到,他在郑亚旗很小的时候就和孩子说,十八岁以后就成大人了,就得自己养活自己了,爸爸就不会再给钱你了。后来郑亚旗十八岁以后再没有花过爸爸一分钱。再后来他女儿也是,在高中就拿到了非常高的奖学金,不花钱找中介,自己给自己申请了外国的学校,同时被6所常春藤名校录取……
我也如是照做了,因为我也希望喜佗独立自强,不要像我一样始终缺乏独立的能力、勇气和魄力,但和喜佗说的时候其实没什么底气。想想自己四十岁了都不知道怎么边工边学,凭什么要求他十八岁就可以边上学边养活自己。
今天听到樊登和李小萌举的一个例子:孩子高考填志愿时,想放弃热门的容易就业的专业,选择一项冷门的、不好就业的、但自己非常喜爱的专业,这种选择让人非常纠结。一向冷漠寡言看似缺席的父亲,却在这时候说了句:选择你喜欢的,大不了我养你。这样的爸爸一辈子不说话,说一句话就足以推他上天。
现在想来,我没底气的问题在于,我自己都选择了一个喜爱但无法养活自己的专业,我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我自己都想听到有人说,做你喜欢做的事,大不了我养你,我却要对孩子说,你长大了必须养活你自己,父母有钱都不能给你。我这不是又犯了很多家长的通病?我做不到的事,你必须做到,因为我们希望你比我们过得好。
郑渊洁的做法是没错的,愿意养孩子的做法也是没错的,前者是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人要自立自强,不要好吃懒做,更不能坐吃山空;后者是说做家长的,可以向人家这样无条件尊重孩子和不惧付出的家长学习。前十八年要对孩子说长大后我不养你了,让孩子养成勤劳努力独立自主的人格,孩子有了梦想并愿意为之奋斗的时候,我们说,别担心,有我在,我养你,帮他摆脱“贫穷限制”。
另外,我反省自己,在说十八岁就该独立的时候,我是出于“你必须给老娘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的心态,还是“你一定会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的心态?前者是要求,是控制,后者是信任和爱。我当时大概是出于前者的原因,要检讨。
2021-04-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