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喜欢去研究并学习别人的经验,很多时候我们看起来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呢?你有没有去想过一个问题,这对于你来说,到底适不适合,你内心深处,或者说潜意识里想要的真的是这些吗?
先讲一个生理上的问题。
前两天改变自己上推送了一篇文章,叫做,你认为坚持早起就会更成功。这篇文章里讲科学界从作息规律上把人分成了两类,一类叫做猫头鹰型,一类叫做百灵鸟型。猫头鹰型指的是那些善于晚睡晚起的人,百灵鸟类则相反,代表了那些习惯于早睡早起的人。
那些属于百灵鸟类型的人说早起能够节约时间,能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效率,更加充实。你觉得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于是你跟着效仿。但如果你是属于猫头鹰类型的人,为什么对于你来说,刻意的去调节自己的生物钟,然后每天早上逼自己起床,做事情还是没有动力呢?你好像是去做了那些别人也在做的事情,看书或者写作,但你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精神状态早上根本不行,或者是早起让你一天做事情都没有动力,而是昏昏沉沉的状态?你有没有发现你早上做这些事情其实没有效率,你早上看书基本没有收获,你早上写作的产出比很低,又有可能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
那么是时候该抛弃一波不适合你的生活习惯了。
我认为做事情首先需要的是效率,接下来需要做的才是所谓的管理时间。自律固然重要,但是产出比难道不是你首先需要考虑的事情吗?
接下来我们聊一下精神世界。
从出生开始,我们不停地去感知外面的世界。童年时期的我们在父母的教导下去认识这个世界,自我的认知通过跟周围的一切相联系,从而产生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父母会教育你做人要有礼貌,要好好学习,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安稳的度过一生。可能他们会跟你说只要你一生平安幸福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于是你感觉很轻松,感觉很容易完成父母的心愿,你也不去想跳出舒适圈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因为你认知自我的意念并不强,你的自我意识也很容易被亲情融化。
于是你答应了你父母并把他们的一套价值观和世界观不知不觉的灌输到你的思维模式中,让你潜移默化中就成为了你父母想要你成为的人。
如果你性格一直比较叛逆,或者你跟你的父母关系不是很好,你可能被同化的程度就会相对其他的人低很多。
这从家庭意义上来说是坏事,正是由于你跟你的家庭产生了隔阂,会让你因此淡薄亲情。但是对于你个人的提升来说,却是有益的。你能更多的从自己的角度去出发,广泛的吸收各式各样的观点,自己加以批判性的分析和总结,得到属于你自己的一套方法论。你会发现你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不断地被塑造,整合,最后形成属于你自己的三观。
一类人是收获亲情,而另外一类人是收获自我。
这并不矛盾,每个人都好像得到了他们所想要的东西,不是吗?
但是,我知道你想说,良好的亲情和独特的自我就不能同时并存吗?这个问题很深刻,针对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多,最后得出了一些思考。
对于那些从小就跟父母关系很不错的人,而你又想真正的去认识你自己,这时候我给出的想法是,远离这个让你价值观固化的家,找一个离家远一点的地方工作,不断地去认识这个社会上那些有趣的人,不断地去像一个孩子般去思考这个世界最本质的那些东西,不断地去尝试新鲜事物,接受这个世界上的新观点,并时刻批判性思考每个观点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思维越扩散,你的眼界和见识增长的也就会越快。
那些跟家庭有着一定隔阂的人又怎么处理?这看似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其实仔细想来,也不难。从小到大,你可以仔细想想,你与那些跟父母关系好的孩子在成长的哪些地方上是不一致的?是什么造成了成长的巨大差异?没错,是交流,是用心与父母交流的时间。注意这个词,用心。不管什么情感,只有真正的走心,它才会真正的对于彼此有价值。
正是因为你跟父母从小的想法并不像那些收获亲情的人经常性的保持一致,正是因为你叛逆或者与父母有其他的隔阂,又没有有效而又走心的沟通,才造成了你与你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亲情也越来越淡。当走心的交流过后,你会发现,其实你也在慢慢的开始接受亲情,父母也在慢慢的认可你,你们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近了。
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平衡点,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平衡点尤为重要,认识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