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质困境的破除,得益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统一
拿韩信的故事来讲
韩信从项羽队伍投靠刘邦,帮助刘邦摧毁项羽绝大多数有生力量,甚至韩信的军事实力胜于刘邦
在韩信,刘邦等队伍里,在外部威胁(项羽)的影响之下,是处于人质困境之中,甚至时不时刘邦表现得足够弱小,才换来项羽的漠视
不可否认,在张良,萧何,韩信的帮助下,在刘邦的野子野心之下,刘邦团队实现了个体理智与群体理智的统一,特别是刘邦对于谋士以及将军的调和作用上,为个体与群体的利益之上可以达成一致。比如韩信称齐王,刘邦也表示支持,刘邦给了韩信免死承诺,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不死。可是最终他被萧何吕后设计,在暗无天日的房间被杀害。
当项羽兵败山倒,这场人质困境释放的利益不可能均分给每个群体,一定是带领团队,发号施令,有群体影响力的人占了大头
但是这样的人,在群体里不可能只有一个人,那么,这些有影响力的个体,相互便是零和博弈的死对头,谁亡,另一方就会获取全部他的功绩
当群体理智与个人理智一致性兑现收益时,群体理智因为摆脱对立方的控制,群体陷于无意识的崇拜状态,而强个体的理智也使得每个人各自为营
这是最经典的兔死狗烹的结局
如果群体中的个体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会想出另一种策略:屠龙少年终成恶龙,与虎谋皮,养敌自重,养贼自保
这种与对立面的合作,使人质困境名存实亡,主动权交到个人手上,待到自己准备充足,甚至可以和自己养的敌人共享荣华,一起消灭群体里的其他强人
据传,诸葛亮唱的空城计,能如此成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司马懿情愿上当,只要诸葛亮不死,司马懿就能在曹操队伍里存在,只要存在得足够久,终能把曹操和刘备都拉下马,果然,最后的天下,是司马家的
人质困境破除前夕,才是真正的黑暗,而后接踵而至的光明,其实也仅仅是换了形势的黑暗。对于群体来讲,困境解除,确实有所进步,但何尝不是另一种循环轮回的悲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