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优酷上看评《三国志》,其中一段是——曹操在躲避董卓追杀时,曾寄宿在他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家中,受到了吕家五个儿子的盛情款待,只因疑心吕家大儿子磨刀会杀他,而以“宁可我负天下人,决不让天下人负我”将吕家杀得一干二净。
话说曹操_作者:邵明所以历史上曹操是奸难,京戏里也是大白脸。不知从何时开始,曹操变英雄、明君、正面人物了,电视里伟岸的形象使人敬仰。所以说历史这个东东也会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司马迁的《史记》,是铁板钉钉的史,也有人敢说不是真史,你说我信还是不信?鲁迅称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算是赞美还是肯定?度娘告诉我是肯定的。
现在看来我们还是受到成王败寇的思想影响,尤其是二月河所写的清朝史,搬上银幕后,康、雍、乾三朝盛世,国泰民安,个个是明君,而与真实的历史大相径庭。同一时期的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美国的华盛顿立宪。你戏说与历史开玩笑,还想再活五百年,使人们在娛乐之后找不到北。
话说曹操_作者:邵明言归正题。在传统的京戏里,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当三国志里的历史人物被脸谱化的时候,曹操的盖棺定论便成了白脸奸雄。
曹操到底是奸雄还是明君,以成王败寇的标准来衡量,冠以明君可以;以史记的标准来衡量只能算是奸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