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你会联想到什么?是对于穆斯林的生疏还是对于葬礼所产生的凄凉和悲哀的感情?看一本书,就像经历了一个时代,目睹了两代人的一生。这本书是在上课的时候看的,哭的不能自已。感叹历史无情、信仰差异的无奈、生命的脆弱和爱情的凄美。
这本书描写的内容很宽泛,为我们打开了两个新世界,一个是属于穆斯林的世界。里面主要讲述的是回族人民的信仰,无论是日常的礼节或者重大事项所要经历的程序都描写的细让我们这些非穆斯林教徒都能此一些粗略的了解,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二个世界是玉的世界。梁家是玉器世家,玉对于他们不仅是谋生之物,也是一种信仰,高于生命的追求。为玉而生,因玉而亡。对玉不了解的我在书中大饱眼福,因而称赞人的创造力无限。但是在战争面前,多么珍贵的文物都显得廉价,用生命守护的东西却在战火中成为炮灰,多么可惜。
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
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讲述民国时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老北京的那些各行各业的老字号和文化;讲述北大燕园的景色,让我对北大和学生时代有些感伤;讲述避难伦敦,让我想起上个世纪的世界战争。
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新月的命运和与老师之间的爱情。新月还是死了,带着遗憾走了。
但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
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
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那是有关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整部小说的构思很巧妙——玉和月,互相交错,最终汇合在新月的身世上…
这是我绘制的人物关系图,帮助大家理解
玉,是父亲,韩子奇
对玉器的爱,使得他和师父的大女儿璧儿的婚姻,成了理所当然。然而,这样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直到动乱年间,他被迫和玉儿一起去了英国,两个漂泊的灵魂在患难中产生了感情,并有了爱情的结晶——新月。爱情的来临显得那么突然,不过这终究是种不该有的感情啊。回国后的他难以面对守候了十年的妻子,最终放弃了爱情,没有和玉儿一起去英国,而是继续留在北京。他宁可守着有名无实的婚姻,宁可瞒着女儿的身世,守着他心爱的月。
父亲的这段经历还是比较容易让人动容的,他为了自己的玉舍弃了很多,这说不上,到底是值,还是不值。
当看到韩子奇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内心也是很纠结的。一边是带有沉重责任的结发妻子和儿子,一边是有真正爱情的情人和女儿。二者只能选其一,是像徐志摩一样为了追求爱情放弃一切,包括自己的名誉和责任。还是碍于舆论压力,为了保存几十年的名声和回应妻子十年的守候。他选择了后者,显然,他是痛苦的,失去了爱情,此后在妻子面前抬不起头。无论选择哪一方都会是痛苦的,因为他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但他也是值得同情的,没有爱情的婚姻 ,只有责任和愧疚,心里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貌似,爱情在于那个年代是奢侈品,在婚前谈爱情会被认为另类吧。可能我们的爸妈辈直至之前的婚姻都是很少存在爱情的,更多的是因为责任和习惯,然后就这样平淡的过一辈子。但是,现在呢?好像大家都在过度消费爱,“我爱你”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随口可以说出,不带任何责任。得到回应就继续这段爱恋,得不到回应就换个对象继续说出那一句深情的话,爱,是否变得太廉价了呢?
现在,我也说不清是曾经那种缺乏爱情但是富有责任的爱情更好,还是现在爱欲横流,放飞自我的爱情更真实。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我还是相信婚姻是有爱情和责任的。
月,是女儿,韩新月
当她的爱情来临的时候,她的生命,已经开始一点点的走向终点了。然而它来了,来的那么纯净美好,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然而和自己的老师产生感情,这又是不被允许的。不过他们不怕,什么也不怕,连死也不怕了,更何况爱情的阻挠呢?
要走的人,注定是要走的,谁也留不下,这是她的宿命。她离去的时候,他那疯狂的吻,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死亡可以夺走生命,却带不走爱情。
19岁的妙龄少女对梦想有着执着的追求,当她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步就发现她也只能走这一步!病魔缠住了她的双脚,不仅不能学习,追逐梦想——做一位英语翻译者,而且连生命都保不住了,世间所有的灾难都降临在她身上。
此时,她的敬爱的老师,终于忍不住,向她吐露心声,才发现两人一直互相深爱着 ,只是基于师生身份都未曾明说,爱情的种子却早在心底生根发芽。楚雁潮为了给她更好的照顾和精神的寄托,明知道没有结果,却义无反顾。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最终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相互照应,彼此如一,毫无猜忌,当他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
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的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爱的种子。他可能发芽的很早,也可能贮存的很久;他可能成熟于短短的一瞬,也可能经历漫长的磨难而最终凋落。爱情是一种神物,不遇到适合的时机,它并不显露明显的形态,以至于本人都觉得似是而非。而当他清醒的意识到它的存在的时候,它就已经成熟了。
当两个人互相深爱着,绕了一大圈,我为新月感到高兴,得到爱情的人应该是最幸福的人,或许这纯洁的爱情可以为这脆弱的生命增添一丝色彩,或许可以延长她的生命,我期待着,心随着他们爱情而动。
但是,这两位热恋中的可怜的人儿却忘了他们还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新月是回回,信仰穆斯林;雁潮是汉人,没有信仰,他们之间隔着教门,隔着跨不过去的鸿沟。没有和睦的家庭,新月得不到母爱,如今这珍贵的爱情,维持生命的唯一纽带都要被切断,新月只能等待死亡......而可怜的楚雁潮只能眼看着心爱之人离开自己,吻着那一具冰冷的尸体,那吻是初恋的吻,是诀别的吻。如此纯洁的爱情只能以凄美收场......
对于新月的养母我是痛恨的,梁君璧这个封建传统的妇人,认为儿子的爱人和自己家门不当户不对,于是从中作梗,百般阻挠,最终让儿子娶了她心满意足儿子却不喜欢的儿媳妇。一句门当户对则毁了三个人的幸福。
如今,对于新月呢?一直以来阻止她追寻梦想不说,如今在她生命的最后阶段都不舍得给她一丝关爱,让她深爱的人离开她,让她的精神世界崩塌。她愚昧的认为生命并没有宗教礼节重要,"我宁可看着你死,也不愿意看到你给我丢人现眼“宁可让她女儿死,都不愿意打破几百年回回不能和汉人相爱的传统,并且把追逐爱认为是丢人现眼的行为,这是何等荒谬我心中充满了愤恨 。
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只是不明白,所谓的信仰真的比生命更重要么?是我没有信仰可怜,还是那固守信仰因而失去亲人的人可怜。
小说写的很真实,无论是历史,宗教,手工艺,还是人的感情。虽然有关很多历史我都不太清楚,穆斯林的宗教文化我也不甚了解,但是看完这书,就是觉得,很多东西好像就那么真真切切的放在面前,大到一个葬礼,小到一块玉。
作者在后序中说,“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从早到晚,又夜以继日。我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我已经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开。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死离别折磨得痛彻肺腑。”然而故事中的人,还是要离开,一个又一个,排着队似的,不紧不慢地离开。悲剧故事都不可避免的如此。
印象最深的是,韩子奇身处英国伦敦时给家里寄去的那封信。说是一封信,却也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我们还活着。你们还活着吗?”还活着吗……在那样一个战争动乱年间,信竟然是这样写的,如此的问候,我心里一阵凄凉,一滴眼泪往下落。
在这本厚重的书里,可以看到两代人的凄美爱情,看到爱情中的无奈和悲哀。有时候我们确实是爱着的,但也因为爱着,才会感到无奈,做出些伤到别人也伤到自己的事。
我们都有生活的权利,爱的权利
无论是新月还是她亲生母亲冰玉都执着追求。
爱情到底该是一种责任?或者说由责任萌发爱情?还是患难中的惺惺相惜?抑或是生命有了交点后所碰撞出的火花?怎么样的爱情才能不被时间遗忘?
这是很难却不可避免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引人深思的问题。不知道你在《穆斯林的葬礼》中看到了什么,是爱情、梦想或是信仰的思考。留言板等着你哦,没看这本书的也是强烈推荐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