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只要梦还在,这就不是梦想的终点
记得Waterbury,人称“世界上最美的芭蕾舞者”,
集优雅、美丽、纯洁于一身,曾是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新生代明星。
在Waterbury的世界里,有两个唯美梦想,
一个关于自我,一个关于他者。
关于自我,是成为舞台上的公主。
从小爱好芭蕾的Waterbury,其最大愿望就是在纽约舞台上,绝美演绎《天鹅湖》《胡桃夹子》《林中仙女》,在一次次的起跳、腾飞和旋转中,掌声雷动,万众瞩目。
于是,付出17年的努力。Waterbury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培训学校,世界上最好的芭蕾舞学校。
“如果能留在学校,继续深造,就意味着将有很大几率成为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一员,在世界最著名的舞台登台演出!”每每想到这一点,Waterbury就会心跳加快,兴奋不已。
然而,Waterbury的美梦这才开始。
因为她的第二个梦想,关于他者,一个大男孩。
那是她11岁时就深深迷上的偶像,Chase Finlay,23岁的首席芭蕾舞演员。
一次邂逅,让他俩不期而遇,从此,迷恋的目光,再也不曾离开彼此。
先是Finlay,通过脸书,邀请Waterbury共进晚餐。
Waterbury欣然赴宴,就此共落爱河,成为纽约城市芭蕾舞团里最令人艳羡的一对情侣。
但纯属偶然,两年后的一天,Waterbury在Finlay的电脑上,无意看到对方还未来得及关闭的聊天对话框。
她好奇害死猫,随手点击,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Waterbury的眼前,展开了一个聊天群,群里的人都和芭蕾舞团有关。上至公司高层、赞助商、法律顾问,下至财务、杂役,无一例外都是男性!
在仔细浏览了聊天记录后,Waterbury吃惊发现,这个群并不讨论任何工作和业务,而是分享女性芭蕾舞演员的裸照和私密照。这是一个无耻到了极点的“福利群”!
更可怕的是,她本人的大量私密照就被群发在了这个“福利群”里。
整整两年,她曾经所有,所有美好的记忆,全都成为最最肮脏不堪的他人“谈资”。
那一刻,Waterbury只觉得恶心无比。她在她给Finlay的电话中,痛斥他的下流、卑鄙。
她没想到芭蕾王子的回复竟是:“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Finlay的漫不经心,彻底点燃了Waterbury的满腔怒火。她开始搜集证据、奋起反击。她把Finlay及其狐朋狗党统统告上了法庭。
随着调查的愈益深入,Waterbury发现一个残酷事实,那就是包括她在内,很多女芭蕾演员的私照,都被分享在这个“福利群”里,因为这是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规则,不成文的潜规则。
这种“博爱”的传统是男领导、男职员、乃至男赞助商的“地下福利”。享受这种福利的门槛很低,只要你是男性。
正因为习以为常、约定俗成,Finlay才放任自流、不以为然。
于是,Waterbury的控词,如此决绝写道:这种传播和集体分享的行为,正在亵渎任何一个女孩的身体与灵魂……芭蕾舞团的很多女孩,之所以不敢反抗,是因为男性高层用职业前途来威胁她们。毕竟,这里曾是她们全部的梦想。没有人愿意眼看着梦想破碎。也因此,长久以来,芭蕾舞团对于女演员的性骚扰、性亵渎,早就形成了一种文化。
尽管诉讼仍在继续;尽管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庞大律师团,一口咬定此案为“不恰当的群内沟通”,并拒绝赔偿Waterbury的精神损失;
但Finlay还是被迫辞职。
其他两个大肆传播女演员裸照的男同事也遭除名。
而Waterbury,则主动选择,与纽约城市芭蕾舞团“一刀两断”。
她再一次回到David H. Koch剧院,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常驻演出地,
她说再也不会回到这个诞生梦想也诞生噩梦的地方。
但只要梦还在,这就不是梦想的终点。
现在的Waterbury,正式和哥伦比亚大学合作,担任芭蕾舞课教师,继续展示着芭蕾的美、自己的美。
02
相信自己就是成就他人
Bertha嫁给Karl时,丈夫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创业者。既没有专门的工厂,也没有资金,成天宅在家里搞研发。
Bertha不仅担起了全部家务,还变卖自己的嫁妆和首饰,挑起养家糊口的大梁。
这不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陈腐和盲从,而是远非常人所能比拟的胸襟与远识。
当第一辆汽车悄然问世时,Karl并没有勇气,驾驶这辆“时不时就会抛锚、动不动就放臭气”的怪家伙上街。
但Bertha敢这么做。她相信他们的努力不会白费。她相信自己可以驾驭这个怪家伙。
于是,她带着两个孩子,迎着别人鄙夷与怀疑的目光,开始了汽车历史上的第一次长途旅行。
1888年8月里的某一天清晨,Bertha和孩子们,发动马达,从曼海姆市出发,开始1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目的地是自己的娘家。
这一路上,他们的怪物惊吓到了太多人。孩子们竞相大喊:“女巫来了!”被他们吓着的人们纷纷投石块、臭鸡蛋,甚至火把,恨不能将它付之一炬。
汽车行驶了14公里左右,油就耗尽了。Bertha不得不去药房里买来粗汽油,进行补给。
汽车行驶到70公里左右,被陡坡挡住了。Bertha便跟孩子们一起,将汽车推上坡顶。
汽车行驶到90公里时,发动机的油路堵塞了。Bertha就拆下发夹,自己疏通油管。
汽车行驶到100公里时,电器发生短路。Bertha干脆脱下袜子,作绝缘体,垫进了电器零件中。
汽车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日落西山。Bertha却兴高采烈。因为她和她的孩子,今晚不再露宿街头。
她随即给丈夫发了一封电报,说:“汽车经受了考验,请速申请参加慕尼黑博览会。”
这就是Benz汽车的第一次亮相,也是后人久远传诵的一个勇敢的妻子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丈夫。
但我们所看到的是,却是Bertha成就了自己。她向世人证明自己存在全部的意义,并不依附于男人羽翼的庇护。
反而,要没有Bertha的坚忍不拔,也就没有Karl的出类拔萃。
于是,Karl在其回忆录中动情写道:当我们的生活之船遇到礁石的时候,有一个人一直坚定地站在我的身边,她就是我的妻子。
这位出钱又出力的妻子,就是Bertha Benz。作为一个妻子,她有着与丈夫同甘共苦的信念……哪怕这份事业处于既没有前车可鉴,尚不明路在何方的混沌时期。
作为一名投资者,她对自己的眼光百分百信任,有着不畏艰辛的韧性,与随机应变的智慧。”
03 所以,每一个明天,有了你的存在,才会更好。
因为明天的美好,之于而今的现实,都是一个梦。
而你,从来就是这样一个梦的编织者和执著追求人。
我们可能经历着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境况。
但是在同一个地球,同一天穹下,我们就是在以我们的人格,捍卫同一样的正义、平等和尊严。
定义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是我们的容貌、年龄、职业、财富、家族背景或者社会地位,
因为我们从来都不是弱者;
所以,我们自食其力,只靠自己活着;
我们成功我们的成功,
我们幸福我们的幸福。
我们可以平平凡凡,默默无闻,
我们却不会被边缘,被落后,被淘汰;
我们既是人类的一半,
我们就必然年轻,活跃,聪慧,
予长夜以光明,予天堑以通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