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知乎,看到一个答主的故事细节里,说爷爷奶奶都是高知,爷爷还是学院院长,有一天给孙子读《格林童话》,对白雪公主的故事满心的嫌弃,爷爷说怎么会有这么恶心的故事,一个王子怎么会亲一个尸体的。
这件事也留给孙子毛骨悚然,说一直都不怎么看这些书。
初看无意,也就过去了,后来看到爷爷晚年老年痴呆,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似乎我在两者之间看出了点什么。
第一,爷爷没有读懂童话故事,还把孙子带沟里了,哪怕高知也有知识的盲点,未必懂儿童心理学,教育和儿童心理学不同,因为童话故事是隐喻故事,是一种潜意识表达,格林童话从搜集传到今天,迪斯尼多次翻拍成电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反映了是一个原型的故事,比如白雪公主被继母毒死,背后有一个复杂的隐喻,以及孩子成长过程里遇到的议题,继母是孩子对坏妈妈的具像,是对妈妈的一种分裂。毒死,是母亲负性力量的牺牲品,就是孩子在这样强势,嫉妒心极强的母亲之下,被迫投降,臣服牺牲让自己死掉。
王子来亲吻他,并不是一种色情,成年人看到这样王子与公主的结合就会想到色情,其实是大人的一种投射。童话故事想表达的,公主牺牲了,她没有力量抵抗负性母亲的控制,如果想要成长,重生,必须借助于一种男性的力量,这个不是父亲,是和一样大的王子,或者说是自己的内在的有力量的一部分,man的一部分。在荣格心理学里,每个男人心中都一个女性,叫阿尼玛。同样每个女性的内在也住着一个男性叫阿尼姆斯。就有点像雌雄同体才是一个人的完善健康的人。但国人的文化是男人就要有男人样,女人去就会说成“娘”。事实上不是的,男人的阿尼玛是表示男性的包容和慈悲。有智慧的人都是雌雄同体。这是个褒义词。女性的阿尼姆斯是表示女性比较果敢有责任心,行动力强。女汉子和女强人就是阿尼姆斯太过于强的原因。
第二,由于在理解童话故事的过程里缺乏对情感的接触,那么情绪就会隔离,反而对于用逻辑脑和理性脑的人是一种缺点,会退化。因为早期开发的早,与情绪脑海马体和杏仁核那块失去联系。老不用,就萎缩了。
智慧的人大多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对自己有深刻的理解和深度的觉察。这个深度的觉察分几个阶段。最健康的状态是在体验中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体验。而不是用行动。人作为一个高级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语言的交流。通过沟通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需要。而不是评判和指责。觉察在自己,聆听时关注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