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丧”文化是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的温和抗议

“丧”文化是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的温和抗议

作者: Rare欣儿 | 来源:发表于2020-11-28 20:16 被阅读0次

一家名为丧茶的店成为“网红”,据说该店主打的是一事无成奶绿、碌碌无为红茶、依旧单身绿茶、没钱买房奶昔、前女友越来越漂亮奶茶,每周一还有限定的“新的一周新的崩溃奶茶”。丧茶之所以火了,是因为在时下的互联网上,丧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显性的文化潮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用“丧”来描述自己。任何一种新兴的青年文化现象背后,都潜伏着一定的社会动因。

何为丧文化?

简单地说,“丧”指涉的是这样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不想工作,漫无目的,情绪低迷,欲望低下,只想行尸走肉、麻木不仁地活下去。“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颓废到忧伤”是他们的口头禅,“葛优瘫”、佩佩娃、懒蛋蛋表情包是他们热衷的配图,美剧《马男波杰克》以及日本的一系列“丧剧”中有他们推崇的人生观……

“丧”文化的兴起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丧”?我们不如从韩国的年轻一代中寻找答案,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学生对毕业后生活渐渐感到前路茫茫,Daumsoft表示,网络上使用有关毕业的形容词也有所改变。“烦恼”、“压力”、“担忧” 等负面词汇的比例从2013年的22%增加至28%。同时诞生了诸如“大五生”、“NG族”、“对文”和“N无世代”等形容年轻人惨淡现状的新名词。

对于中国而言同样如此。

中国社会当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户籍政策、高房价、不甚合理的财富分配机制等,已成为个人发展的重大阻碍,有房有车有户口式的成功看上去遥不可及。遥不可及就算了,可即便想安安分分过点小确幸生活,也不是那么顺心,现实生活中令人心塞的事情还真不少:经济下行背景下的裁员危机;工作压力大,每天各种加班各种应酬;相亲市场上的物质化、功利化……

后流行丧界“4大天王”表情包:悲伤蛙、马男波杰克、堡比希尔、长腿闲鱼。

丧”文化真的丧吗?

照常人的理解,“丧”是社会压力与日俱增下年轻人对于环境的一种反应,是一种放弃生活的精神状态。那么相对应的,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安守本分,听父母安排,对于自己的理想和命运不会抱有太大的期望。可有趣的是,在很多的社会事件中,我们发现喊着“逃离北上广”的人和留在北上广“漂”的人是同一拨人,他们一面嘴里含着“丧”、哭诉着生活艰难,但另一面却扔坚持留在大城市打拼。加班加点的是他们,熬夜赶作业的是他们,贷款买房买车奶娃的还是他们。他们丧丧迷迷地躲在谷底,一点一点地咬着牙往上蹬,似乎谁都没有真正放弃。

这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行为自相矛盾?所以我更愿意相信:“丧”文化并不“丧”,它是一种自嘲,是一种宣泄,也是为了得到一种社会认同,本质上是为了迎接更好的生活。

徐静蕾那时正当年轻貌美,也在博客自称“老徐”。据那时的京报网报道,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年轻人中,竟有80%以上说自己老了。其实这就是一种自嘲,表达的意思是:我老了,我和你们不一样,我不太懂你,但这不是你的错,是我跟不上节奏了。在这个例子中自嘲作为一种幽默的方式,更便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为自己找了一个台阶。这对于“丧”文化同样适用,自嘲“我很丧”一部分是幽默,渴望借此来拉近彼此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自身情绪的一种宣泄。

如何看待“丧”文化?

我们不必妖魔化丧文化。丧文化其实是社会问题的一种反映,年轻人以一种类似于撒娇和抱怨的方式,向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和世界提出温和的抗议,但我们的确该花更大的力气解决其背后折射出的现实问题。

与此同时,另外一种倾向同样值得警惕,即美化丧文化,刻意强调丧文化的某些正面意义,诸如解构成功学云云。任何负面的潮流,都有其正面的部分,就像不走的钟,每天都有两个准确的时刻。如果评论的角度是对错五五开,那就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淖,评论的判断价值就失效了。我们应对丧文化有充分的理解和同情,但更多的是需要一种审慎的态度。

时代如此剧烈地变化,没有什么关上门的小国寡民的日子,也没有“丧”却依旧能够风生水起的人生。你可以凡事拖延懒散,那么你很可能由此失去竞争力;你可以嚷嚷着不加班,那你可能失去工作,连自己都养活不了,遑论咖啡、猫咪、悠闲的下午茶……

你还得知道,“葛优瘫”之所以迷人,是因为你刚刚工作完,如果让你无时不刻“葛优瘫”,那这跟瘫痪在床没两样,是致命的折磨。

英国小说家杰罗姆·K·杰罗姆早就说过了:“只有在你工作堆积如山时,你才可能享受闲暇。当你无事可做时,空闲就变得一点也不有趣,因为空闲就是你的工作,而且是最耗人的工作。闲懒和吻一样,当它被盗走了之后,它的味道才是甜的。”

我们更应看到的是,“丧”其实并非年轻人的主动选择,而是一种无奈,它偏向斯多葛学派的处理方式,“以深思熟虑的理解为名要求我们改变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试图改变现实的秩序”。也就是说,面对现实的不合理、意义的不可得,我们的“丧”看似不争不抢不嗔不怨,洒脱极了,可其实是种自我矮化,是屈从、放弃和自我阉割,并最终丧失了远景想象以及塑造历史意志与行动能力。这样一来,成功永远遥不可及,问题永远不会有改善的可能。“丧”的确自我保护了,但也只是一种精神胜利法。

的确,房价很高、工作很累、工资很低,这一代年轻人真的很不容易。不过,并不存在一个开关,一摁下去,所有社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任何难题的克服都需要过程,如果我们不幸地要经历这个过程,除了一“丧”到底,也可以去承担它,并努力改变它。你可以成为祛除社会痼疾、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的重要力量,也可以政治冷漠、不求上进、死气沉沉,将社会问题视为一种理所当然、不可变更的存在,将此刻短暂的安逸和美好极大化为一种终极追求。而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好,你会不会变得更好,就在于这一念之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丧”文化是年轻人对这个世界的温和抗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uc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