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乙木的第96篇文字
11月书单
《大授衔》
《第二曲线创新》
《熵减》
《精要主义》
《掌控》
书摘1:
大家回答:试过了,也问过了,河水真的很深,不能徒涉,而且附近老百姓都说,从来没人敢在这样的季节涉水。
刘伯承还是觉得不甘心,当他和野司人员坐船过河时,就捡了根长过身高的竹竿在船边测量深度。到了河心,他惊喜地发现,许多地方水都不太深,至少能够架桥。
刘伯承让北岸的参谋长李达组织架桥,怕呼喊听不清楚,特地派人送去他亲笔书写的命令:“河水不深,流速甚缓,速告李参谋长可以架桥!”
李达正布置架桥,刘伯承忽然又派人送来新的命令。原来他亲眼看见上游有人牵马过河,意识到徒涉其实也行,于是立即改变架桥的决定,传令部队迅速徒涉。
8月27日,部队徒涉淮河取得成功。淮河是跃进征途中的最后一道险关,一过淮河,他们就进入了大别山区。
——《大授衔》
思考:
大家说的就对吗?
越是领导就越要了解一线。
脱离群众,就是脱离真相,必然导致决策失误。
书摘2:
举个最夸张的例子,你写一篇文章,里面每一个字都是汉字编码里面的,你所做的事情是通过重新排列组合展示一个不一样的想法,你不创造任何一个汉字,但是你的创造是在排列组合层面上的,这其实也体现了你的判断。
用户本质上关心谁更能满足他的需求,而不是谁用了完全不一样的想法。
——《第二曲线创新》
思考:
以上比喻更适合文化领域,如果是科技领域,从零到一才是最”真“的那个创新。
对用户侧而言,好用才是厂家创新的终点,多数时候好点子不一定能转化成好东西。
书摘3:
劳动者是价值创造的主体,因此价值分配优先分配给劳动者,让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的比例大致保持在3∶1。
这样既能激发劳动者创造价值,也能避免老员工积累过多股票后变得惰怠。
——《熵减》
思考:
资本创造价值应有更深的底层逻辑——劳动创造价值,真正做到多劳者多得,按劳分配,才是社会财富整体增长的钥匙。
书摘4:
不再是要求先有兴趣再努力做事,而是先努力做事再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热爱。
如果我能长期坚持去做一件事,一定是这件事带给我的丰盈感和满足感超过了我的所有付出,一定是这件事日日夜夜萦绕在我的心头让我欲罢不能,一定是这件事唤起了我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兴趣。
也就是说,赐予我力量的,是激情的驱动,而不是意志力的鞭策。
——《精进》
思考:
只有不喜欢的东西才会坚持吧,不喜欢也不要紧,再坚持一下,就变得喜欢了。
为什么会喜欢一件事情?根本来说是还是得到了某种认同吧,毕竟掌声是那么容易让人陶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