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也是企业,和传统企业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变化。人为的干预,只能是延缓,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
在混沌中存在秩序。——凯文凯利《失控》
互联网的兴起,资本的追逐,既造就了很多的造富传说,也留下了很多的商业思考。过去中,因为是发展红利期,新兴行业的崛起从来不缺少资本的身影,给大众留下了互联网企业根本不需要思考盈利的模式,只需要投钱圈客户,客户流量起来了,好像就能影响世界。这种印象,即便现在对很多人甚至企业主都带来极大的影响。
过去的两到三年之中,谈模式者甚众,谈融资者甚众。仿佛只需要设计一个新的模式,然后就等资本入场,就可以实现自己财富的倍增。反而让很多人忘记了无论企业多大,都需要投入精力努力经营,所以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很少听到创业者如何打造产品,如何做好服务,大都在谈论模式,谈论出身,谈论用户量。谈技术,谈服务,谈创新(真正的技术与效率创新)的很少。事实上,大部分的创业者应该是沉默的,低调的,因为企业的发展从来都是内在驱动为主,所以,即便作为提升效率最好的载体——互联网企业面对用户体验却越来越差的。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企业找不到客服,遇到问题找不到联系人。由互联网企业爆出的问题却越来越多,这一切是否已经背离了互联网链接一切的核心?
资本不是慈善,他思考的终究是如何实现回报。一旦环境有变,项目即便拥有再多的用户基数,没有落地基本的产品与体验、服务,让用户无法为此买单,那么资本撤离的速度也将是无人能及。所以,回头再看那些创业新秀,今天还有多少家还在靠资本输血?
从明星企业开始,爆出危机的企业是否会更多?
我们拭目以待。
互联网的下半场,拼的是协同效应。——曾鸣
春江水暖鸭先知,大企业对环境的感知依然无人能及。所以,小米在谈组织重构,一些明星独角兽抓紧优化岗位,调整结构,合并业务。这些,都在说明能够轻松获得流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但用户结构是否一直稳定,这个应该存在问号。人,本性就是多变的。如果选择足够多,他就会不断尝试和选择,直到选择适合自己的。
去年开始,大家都在谈论互联网的流量已经消失,但优秀的产品与品牌依然不缺少用户。可见,红利消失是错误的。所谓红利消失只是针对大企业的,对于中小企业,国内的人口基数依然是巨大的市场红利。除了生老病死,其他的就没有一层不变的。
回到这个话题,互联网的下半场对于大部分企业或者个人来说。需要思考的中心点仍是传统一直思考的商业课题:企业如何做好产品,产品如何吸引用户,用户如何被服务好,服务带来的口碑如何被传播。
互联网最大的价值是提升了效率,万物互联,提升的是企业链接客户的效率和能力。
没有互联网,企业和用户的链接效率很低。我还记得最早传真和邮件、电话盛行。(电销行业被改变的是互联网企业,大量的隐私泄露与骚扰是对用户最为实际的一次教育。)现在很多中小企业,审批或者批复事项,钉钉App基本能解决了,而且只需要一部可以随时带在身边的手机就可以。今天的用户,想联系一个品牌咨询,会习惯搜索公众号、微博等等,这就是互联网普及之后带来的教育认知。
过去一年里,我们看到的是很多互联网企业在与传统企业合并发展轨道。组织规划与管理,逐步向优秀的传统企业学习。而传统企业如果运用好互联网工具,反而迎来了更快更优质的发展速度。
所以,互联网企业在回归传统。一套优秀的管理思想,重新适用于任何企业。
最本质的就是把传统工业时代的供应链管理,重构成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协同,变成一种新型的社会化分工合作的关系。——曾鸣
此时,变化已经不可逆转。所有的估值,项目与人,将重新面临估值。与此的大背景里,国家的经济升级正在进行,一切需要回归正常,回归秩序。
而我们曾议论的慢社会,正逐渐向我们走来。
轻而易举的梦想,不再触手可及。这个过程不知道持续多久,但在逐渐影响和改变我们。我们终究会明白财富与付出是关联的。企业经营,是一门深不可及的学问。没有盈利能力的企业,靠资本供血一直支撑的企业,都可能马上思考变现的能力。我相信现在很多企业都处于危机的关口,现在思考这个问题,是否来得及?
趋势,从来都是不可逆转。
(以上,谢谢。个人观点,仅供交流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