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回家还是51,这次端午节放假,再次回到父母身边。
陪伴是最好的孝顺,而这方面我是欠缺的。所以每一次陪伴我都尽量提高品质,做一些家里兄嫂没有做的事情,包括及时记下假期期间与父母相处的一些片断,这是我表达自己孝心的方式。
1、一块吃西瓜。
买的大西瓜,切下一块给父亲,父亲先是不想要,后只吃了几口。他说他不爱吃西瓜,父亲不爱吃的东西挺多,面条也不爱吃,肉之类的东西更不爱吃。
大哥家大侄女和堂哥耀增,每次来总是爱带着熟肉食,什么肘子、烤鸭、烧鸡什么的,每次切一点送到父亲面前,父亲往往吃不了什么。给他们带的烧鸡有时一只要吃上三五天,其实后来都坏了,仍不爱吃,也不舍得吃。
其实孝敬老人要了解他们的需求,90岁的老人,特爱吃的东西东西已经不多了,重够拾起来百吃不厌的恐怕只有儿时习惯的美食。
父母最喜欢的是喝喝各种粥,尤其是切点红署和南瓜的小米粥、玉米糊粥、白面粥之类的,恐怕那儿才藏着儿时的一些美好记忆吧!
2、做一次理疗。
上次在公司听免费讲座时,被营销了一套家庭理疗仪,当时之所以买下,一个原因是有可能给年迈的父母也做做。
我先是与母亲做了一次颈肩理疗,贴上理疗片时穴位处一跳一跳的,母亲感觉很神奇,而且两个肩一耸一耸的,看起来有点滑稽。
接下来是给父亲做,父亲对这些东西略知一二,欣喜中也有几丝无奈似的,嘴里嘟哝道,这个东西只是起保健作用,治不了病。
父亲的前列腺病多年了,便秘这一段更是时常发作。我按照指南上的内容比葫芦划划瓢找到穴位,贴上贴片通电,肚脐下的两个穴位果然开始跳动了。我边做边劝说父亲,这个东西是见效慢,但没有副作用,做的次数多了,还是有作用的,重要的是坚持。
其实在多年以前我给二老买过类似的东西,那时候的理疗仪相对粗糙一些,父母由于没有养成使用的习惯,用过几次后早不知扔到哪里了,现在找也找不到了。
汲取上次的教训,我决定暂不把这个东西放在家中,而是由随我身带着,反正差不多一个月我就会回家一次,每次回家的时候给他们做做,也许会起到一些作用的。
我先后给父母买了很多保健类器械,象这次的家庭理疗器,去年买的理发工具,此外还有血压计、助听器什么的,出发点都是希望父母的身体健康一点,再健康一点。
这一次,我要保管好理疗器、理发工具,在回家的时候,在他们需要时间,服务好。
3、陪看电视。
父亲的耳朵背,但接受起来很心态很坦然,从不吵着医院去看病,或要求买个助听器什么的。但每次看电视时,他都把音量开到最大,估计这样是可以听到些许声音的。
下午一块看电视的还是邻居家的交叔,平日里父母这儿很少有外人来,甚至哥嫂们来的时间都没有交叔多,交叔已成了陪伴父母最多的人。他差不多每天都能来我家坐坐,看看电视,说说话。
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你可能想不到,真正陪你变老的,除了老伴外,可能还有你的邻居。比较而言,你的孩子能陪伴的可能很少很少。
父亲爱看的电视节目就是戏剧,以前的天线还能收到本到的台,所以就看本地的戏多。现在的接受器换成了卫星天线,看到的是只有一些卫视节目,其中经常播放戏剧的只有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所以家里电视机大部分时间放的就是中央电视台11频道了。
晚上7点出头看到差不多9点,电视里天空剧场播的正是周瑜蒋干那一段的《群英会》,认真看下来,戏剧的一板一眼中也是很有意思的,这次我不但看进去了,甚至有点喜欢了。
尽管这样,我心理清楚,这仍然是我为数不多的看戏剧的时候,估计也只有在陪父母时才有这样的机会,才有看戏的心情。
说到这儿,不免对中国戏剧的前景多了几分担扰。说真的,娱乐多元化的今天,能有多少年轻人还看戏呢?
4、安装门帘子及灭蚊灯。
这次回家为父母特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就是为父母装了城市里才的有的门帘子,就是那种带磁铁可以吸附在一起的那种,进出的时候很方便,而且隔挡蚊蝇效果很好。
门帘子虽说很简单,但一直在进化,看来任何产品都有打磨的空间。某种程度上人类的需求在现有技术和条件下已经被满足,除非你能更好、更快、更便宜、更便捷地满足,尽管是非常传统的东西,仍有创新创造的空间。
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更好的产品,这种磁铁型门帘子绝对是一个好案例。
原以为装个门帘子是一件挺简单的事儿,试装上后发现定制的尺寸还是略长了一些。大哥、二哥和侄子红振一块过来帮忙,重新裁剪,由于没有专门打眼工具,临时找了个铁钉打眼,费不不少劲,差不时用了近一个小时才装好。
装的过程中不断地蹲下、站起,切割、钻眼儿、拧螺丝,我也是很久没干这种体力活了,加上下午的天气确实也挺热的,身上的背心浸透了汗水紧紧贴在皮肤上,偶尔还有苍蝇落在头上、身上,用手一挥,来了又去。找到一条毛巾擦汗,感觉整年头发都是湿的。
门帘子装好了,效果真的不错,在村里一直引领时尚的侄媳妇美英看上了,委托我给他买一个,我说下一次好买好带来。
这次回家,我还给父母买一个灭蚊灯,即通上电发出蓝光的那种,试了一下,效果还可以。
门帘子、灭蚊灯,还是随时可以打开的空调,父母的这个酷夏过得不会再煎熬。
5、买衣服。
对于衣服,父亲由于平日提要求少,自然会所忽视。
还是侄媳美英提醒到,爷爷穿的衣服确实有点老旧了,而且不合身,应该给爷爷新添几件新行头。
父亲有几件衣服自己特别喜欢,老穿来穿去的,而且年头确有点长了,另外拾我的一些旧衣服,穿上去宽宽大大的,不合身不说,整体上就是一个不协调。
无论如何,是该给父亲买些衣服了。提起这事时,父亲没说什么,估计连他自己都会认为自己该添置一些新衣服了。
但母亲一听说买服就有点着急,直接表示说不行,她的意思是衣服已够多的了,费那钱干嘛。美英说,每次买东西,无论买啥,奶奶都会反对,怎么说也不管用,买回来后慢慢就适应了。
正好三嫂从县城赶回来,在镇上我们碰了面,在二位的参谋下,镇的集市上有专门农村老年人的专柜,在那儿一共买了9件衣服。
通过买衣服感受到每地儿都有每地儿的审美观,其实以前给父母从城里也买过不少衣服,但似乎他们都不喜欢,看来买合适的衣服还是得还是回到更适合他们的环境中来。
回家后,母亲照旧抱怨了一阵子,但已无法改变,慢慢也就消了气。
父亲倒是很欣然地接受了,把新买的衣服一件件的穿上,合体的短腿裤、白色的背心、浅灰色的上衣,父亲精神了很多。
6、给父母洗澡。
每次回家,我都想办法给父母洗洗澡;
人老了特别不爱动,更不爱洗澡,尤其天气较冷的时间,好说歹说半天,他们都不一定愿意去。离村不远有一个温泉澡塘,村里人的都去哪儿洗,总之让父母洗回澡也是一次大工程,叫上嫂子三四个大人陪着才洗一回。
而夏天就好多了,父母接受起来相对爽快多了,而且洗起来也方便,就是侄子家的太阳能热水器下就能洗,而且我一个人基本上就能照顾得来。
邻居见了议论此事,认为给父母洗澡尤其是给母亲洗澡应该是做女儿的干的事。但由于我父母没有女儿,就由我来做这件事时,加上我一二个月来一次,也跟外嫁闺女回娘家频率似的。邻居们说”就那当个闺女吧“。
农村的一些习俗细细琢磨一下真有意思,在那儿儿子、女儿其实是有个大概分工的,在他们看来,幸福的人一个特征就是儿女双全。儿子在家主持家务负责对外,女儿一月半月地过来一趟搞高内勤,打扫卫生、洗洗衣服、帮助洗洗澡什么的。
既然父母没有女儿,那我就当个“女儿”又何妨。
为父母做任何事儿,都是我应该做的。
这次洗完,父母亲都换出了新买的衣服,全都焕然一新,走在院里,身上酒满了阳光。
......
短短的端午假期很快就过去了,我希望下一次很快再回到父母身边,继续为他们做一些事情。
下一次,我计划回家是7月底8月初,或许那正是三伏天的时间,我想请个年假,多陪伴父母一些,多为父母做一些事情。
也包括尽快书写他们尽可能多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