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莲花生、阿底峡和宗喀巴,藏传佛教三杰

莲花生、阿底峡和宗喀巴,藏传佛教三杰

作者: 沃唐卡 | 来源:发表于2022-08-05 09:21 被阅读0次

佛教源于印度,弘传于印度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南传巴利语系佛教、北传汉语系佛教和藏传藏语系佛教等三系佛教。其中藏语系佛教在本土化过程中历经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位代表性的关键人物,分别是莲花生、阿底峡和宗喀巴,莲花生和寂护等人在与苯教的斗争中提倡显密双运,奠定了吐蕃佛教的思想基础,规定了藏传佛教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阿底峡针对显与密或止和观,提出了修道的次第;宗喀巴集前人学说与各宗派观点之大成,结束了几百年以来的学术争论,解决了止与观,或观与行之间的矛盾,建立了藏传佛教的思想理论体系。

莲花生:

莲花生的形象,一般为头红色尖顶帽,抱骷髅杖,左手端骷髅碗,右金刚杵,跏趺在莲花座上,身色白色,右手持五股金刚杵象征能破除幻的力量,右手持颅器象征大乐智慧,左肘挟天杖,刺穿三个人头的三叉戟代表对贪、嗔、痴三毒的破除,座国王坐姿。

在藏传佛教漫长的历史中,有一位十分特殊的上师,他就是被后世视为法力神通第一的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被认为是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阿弥陀佛身、口、意三密的化身,藏传佛教实际的开创者与奠基人,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创始人,对藏传佛教的建立以及后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为藏传佛教各宗派所尊崇。他不仅为僧侣们所熟知,同时也为普通藏民们所知晓,在西藏各处流传着大量有关大师的唐卡、雕塑和故事。

在藏民们心中,莲花生大师早已超越了他上师的身份,而成为佛陀的化现,被认为是“第二佛陀”,虽然他已经圆寂逾千年,但他的事迹却化为一个个传奇,在藏地流传了千年。莲花生大师在藏语中又被称为“咕噜仁波切”,意为“珍宝上师”,由此可见藏传佛教对他的重视与爱戴。莲花生大师的出身在多种经典、史书中都有记载,但也因此留下了一个个千古之谜。

阿底峡

身着僧衣,头戴通人冠,双手当胸结说法印,右后方有金顶,左后方有经箧,双足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中央。身后有圆形头光、身光及祥云、远山。

阿底峡 Atisa (982~1054) 古印度僧人、佛学家、藏传佛教噶当派祖师。汉名无极自在,本名达哇宁波,意为“月藏”,法名 迪班噶罗室利扎那 ,藏译贝玛尔梅泽益西,意为“燃灯—吉祥智”。藏史通称觉卧杰阿底峡,意为“fo王阿底峡”,简称“觉卧杰”。出生于萨霍尔国(今孟加拉国达卡地区)阿底峡,是中国西藏地区在朗达玛王灭法之后,复兴佛教的第一位重要人物。

阿底峡接到古格王朝的邀请后于1040年动身,1041年到达尼泊尔,1042年到达古格。在古格时,他主要住在托林寺。他在古格进行的宗教活动除了讲经和翻译经典外,还为绛曲沃写了一部《菩提道灯论》。这部著作是他针对当时西藏佛教界的弊病而写的,在西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阿底峡由此而被后人推尊为“佛尊”。

宗喀巴

宗喀巴和阿底峡一样也肩负着整顿佛教的使命,阿底峡面对的是达磨赞普(乌都赞)打击佛教后出现的何为“法”的问题,宗喀巴则面对僧人追求世俗利益而导致的佛教颓废和不同的思想认识问题。同样,他们都严格信守佛教的经、律、论三藏,敢于在宗教内部进行革命,清理存在的积弊和污垢,保持佛教与教徒的本色,从而使藏传佛教从较为衰微的状况中振作起来。宗喀巴不是外来学者,而是土生土长的藏族高僧,他年轻时从安多来到西藏走访各派名师,博闻多思,不断探究,对许多人的经论见解产生疑虑,不知何从。

宗喀巴为了建立自己的佛教体系,配合改革活动进行宣讲,在这几年间写下了八部重要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建立次第广释》、《中论广释》、《菩萨戒品释》、《侍师五十颂释》、《密宗十四根本戒释》、《辨了不了义论》、《现观庄严论》等,其中前两部是他对显教和密宗的系统论述,是他对佛教的整体阐释,体现着他的思想体系。

他一面写作,一面向僧众宣讲。到拉萨后他住在布达拉,为桑朴、第瓦巾、贡塘、噶瓦栋、觉摩垄等寺的数百人讲经。建文二年(1400),为噶瓦栋寺讲《菩萨戒品释》、《侍师五十颂释》、《密宗十四根本戒释》,听众约四百余人。次年,他与名僧仁达瓦等会于囊孜顶,为六百余名僧人讲经之余,还制定了藏僧切实可行的寺规戒条。永乐元年(1403)春,大师在惹珍寺讲解《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现观庄严论》。永乐二年(1404)夏,到阿喀地区住绛巴领寺宣讲。永乐四年(1406),为徒众讲授新着《密宗道次第广论》。

宗喀巴大师的平生,在学问修持各方面都具有最高的造诣。对于教理,他总结大小乘、显密一切教诫理论,而自成一家之言。他一方面有括囊大典、网罗众家的气度,一方面又有不容假借混淆的见地。如抉择佛教各宗的见地之后,以中观为正宗;抉择中观各派之后,以月称为归依。

详见菩提道次第广论观品和辨了不了义论。他的著述极丰富,现存的有十八帙(包括传记和口义)。对于戒律,他能严格地遵守,矫正旧派佛教的流弊。他的德行又极高,足以领袖群伦。因此,他所创的格鲁派(dge-lugs-pa)至今为西藏第一大教派。在时间上讲,这一派流行了六百年;在空间上讲,不但流行于西藏本土,而且远及青、康、汉地、蒙古。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38-444258的,齐岗画派的宗巴喀大师唐卡:

相关文章

  • 莲花生、阿底峡和宗喀巴,藏传佛教三杰

    佛教源于印度,弘传于印度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南传巴利语系佛教、北传汉语系佛教和藏传藏语系佛教...

  • 塔尔寺

    塔尔寺由藏传佛教黄教高僧宗喀巴创建。地位类似汉传佛教中禅宗祖庭。所以在藏传佛教中地位很高。 相传宗喀巴是文殊菩萨转...

  • 2018-08-23

    尔寺规模较大,里面有一棵菩提树。相传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诞生之时,母亲番萨阿切在铰断脐带时,滴了三滴血,...

  • 复盘第157天-夕颜-2018.8.6

    旅行第二站:塔尔寺和青海湖。 塔尔寺位于西宁,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

  • 塔尔寺

    青海旅游第一站塔尔寺。 这里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是为了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而建立的,...

  • 藏密四大教派之一格鲁派传承简介

    格鲁,意为善规,亦称黄教,是西藏班智达—宗喀巴罗桑扎巴于十四世纪所创立。 一、宗喀巴大师简传 宗喀巴大师,西元一三...

  • 《佛法三根本要义》

    佛法三根本要义 宗喀巴大师 著 ...

  • 阿底峡尊者|菩提心的重要性

    阿底峡尊者在西藏的时候,头部时常疼痛,于是请他的大弟子仲敦巴用手抚触他的头,果然头痛就没有了,阿底峡尊者对着仲敦巴...

  • 塔尔寺

    塔尔寺创建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而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

  • 被誉为无上乘的《密宗道次第广论》说做密宗一些仪轨时要用到女人用过

    《密宗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师的巨著,被藏传佛教弟子称为金刚乘、无上乘、无上密宗,是喇嘛修即身成佛的“无上秘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莲花生、阿底峡和宗喀巴,藏传佛教三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xp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