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道德”外的自我拯救

“道德”外的自我拯救

作者: 因蓝 | 来源:发表于2015-05-17 01:55 被阅读834次

    ——《道德颂》书评

    一本钟爱的心理学书在讲到“俄狄浦斯期”时,提及《道德颂》,以书中第三者的矛盾心态为例,说明人的潜意识对行为的强大控制力。潜意识的神秘感吸引着我拜读此书,读完仿佛重新活过了一次。因为在书中,道德不是前提,而是被呈现和质疑的对象。司空见惯的道德评论便显得格格不入。

    故事叙述了单身女人旨邑,在高原的一次生死经历后邂逅了已婚男人水荆秋,两人陷入婚外情。他们约定在肉体和精神上纠缠一生。旨邑好奇水荆秋的妻子梅卡玛是个怎样的女人,她一面嫉妒梅卡玛“受到法律封诰的”的婚姻生活,一面又同情梅卡玛遭到丈夫背叛却毫不知情。在意外地怀上了水荆秋的孩子后,并得知堕胎意味着她再也无法生育,旨邑陷入了一场痛苦的内心挣扎。她也幻想与心爱的单身男人结婚生子,像普通人一样稳稳地幸福着,但现如今这个美梦希望渺茫。水荆秋得知孩子的事后,抽身而退,旨邑虽已料到,却还是痛得撕心裂肺,默默吞下苦果,发誓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报复他”。她拒绝了谢不周的求婚,堕了胎,感觉整个世界都空了。水荆秋得知后称赞她是“伟大的女性”,承认自己是“有罪之人”,旨邑听后愈加反感,却在最后的见面中被水荆秋的温情中伤,更得知自己以为势均力敌的“对手”梅卡玛,竟是一个久病难医依靠透析活着的女人!内心防线瞬间崩塌,她感到巨大的歉疚,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痛苦不是水荆秋给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命中注定有此一劫。最后,她以善意的谎言宽恕了水荆秋,也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

    作者盛可以坦言自己的写作秉持“小说在道德之外”的原则,正如本书的题记所解释的:“没有道德现象这个东西,只有对现象的道德解释。”的确,道德作为一种公共价值观,是主观的产物,很容易将人物标签化,使人漠视道德背后的人性与困境。从我的阅读体验来看,要真正理解本书人物特别是旨邑的心理,必须摘掉“道德”的有色眼镜,抛弃任何的道德立场,去倾听人物的心理变化。

    容我妄加揣测,本书主人公的名字,其实有作者特殊的用意。“水荆秋”谐音“水晶球”,一方面,水晶球是巫师手中照见世界与人性的器物,它让水荆秋和旨邑看清了各自的心灵真相。另一方面,水晶球寓指“道德”,你给它什么颜色的光,它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比如水荆秋,他对旨邑的抛弃,其实是对家庭的负责,他维护家庭是道德的;但是,对旨邑来说,她被抛弃,被伤害,那么他又是不道德的。道德,是两面的。所以书名《道德颂》其实包含了很大的反讽意味。女主人公“旨邑”谐音“旨意”,暗含她的遭遇是上帝的旨意,本无对错可言。当然这是形而上的解释。客观地看,在旨邑的整个遭遇中,浩大而诡异的潜意识始终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包括她爱上已婚男人,嫉妒又同情梅卡玛,拒绝谢不周的求婚等等。心理学上指出,潜意识远远超出人的控制范围,所以这也是旨邑屡屡感觉自己受到莫名的驱使,一次次跳入痛苦深渊的重要原因。我以为,要探求错误的源头,恐怕少不了对旨邑进行透彻的精神分析,这属于心理学的范畴,自然是后话。理解至此,你会发现任何道德层面的指责都是苍白且不公的,因为人性注定是不完美的,有的甚至千疮百孔,这与每个人不同的际遇相关,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关怀。幸好史今是懂她的:“我理解你的痛苦。我也相信,一个灵魂为了承受这份极端的痛苦,将会发出新的生命光辉,她往后的心态将比别人更健康,更成熟。也许有一天,你发现自己昨天的想法幼稚,也会感激自己没因巨大的痛苦而倒下。”

    评论家李敬泽认为:“她(旨邑)决意做个善好之人,为此她不仅要与他人斗争,更要与自己斗争。” 所以整个故事是旨邑的潜意识不断呈现的过程,也是她自我审视与自我修葺的过程。旨邑渴望人性释放的自由,又无法抗拒自由的虚空,因为“没有婚姻,爱情将是爱情的坟墓”,在认清了女人的悲剧性实质后,她以最后的宽恕完成了“道德”外的自我拯救。故旨邑念念不忘的“白色野菊花”,不仅是作者对道德束缚自由的深刻哀挽,也象征了孤独本体在面临精神困境时的自我拯救。

    盛可以的文字冷峻凌厉,充满冷静理性的内里探索,心理刻画入木三分,让读者通过书页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心理挣扎。恰到好处的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浪漫而虚无,真切分明的生命体验,让人欲罢不能。

    不得不说,本书在展现精神探索的同时,也提供给读者一个重要的旁观视角,即《旧约》所说的“Don’t judge”(不要去评断别人)。在庞大诡谲的潜意识和人性面前,任何关于对与错的道德诘难,都将显得单薄并且无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外的自我拯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yk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