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到处文章老

作者: 左手梦圆 | 来源:发表于2021-09-09 23:12 被阅读0次

        明宣宗时,广东的布政使徐奇给杨士奇赠送了一副对联:“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以此来赞誉杨士奇学修并重,不涉躁怨,诲人以德的高尚品行。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写道:“人人都可以学会读书,长此以往,这不仅会败坏写作,也会败坏思想。”这句话的意思按照书上的编注就是:“人人都可以学会读书,人人都读书,长此以往,这不仅会把作家毁掉,而且甚至也会把一般精神毁掉。”由此可见,徐奇对联中的“精神”所指的也就是“思想”。“精神到处文章老”阐明的是“思想”对于文章写作的重要性。

        事实也正是这样,古今中外,那些超越时空,称得上经典名著的,无论是哲学类,还是宗教类的典籍,都无不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思想。这些作品因其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已融入到了民族乃至人类的血脉里,所以成为了不朽。阅读这样的作品会觉得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有启悟;越读越有收获,往往读完一次还不够,还会进行第二次甚至多次的阅读。我自己对《论语》、《道德经》、《六祖坛经》、《了凡四训》、《安士全书白话解》和《沉思录》等就进行过多次的阅读,真正领会了“好书不厌看还读”的内涵和趣味。相反,那些毫无思想的书籍,不管行文长短;不管是否通俗易懂;不管是否畅销,往往是过目即忘,看了第一次就不想也不会看第二次,有的甚至看了开头几页就再也看不下去了。因为这些书对修心养性,陶冶情操,培养品德没有任何益处,只能浪费时间和精力,甚至令自己越发浮躁和烦恼,这样的书籍肯定摆脱不了像稻草火一样的寿命,不会有任何往后流传的价值。我打个比方,阅读有思想的文章,就好像吃有馅的饺子,滋味十足;而阅读缺乏思想的文章,就如同吃没有馅的饺子,十分乏味。所以我认为,思想是文章的灵魂。

        那么,思想是什么呢?思想就是对某个对象乃至宇宙万事万物的理性认识。也就是对事物感悟的延伸和深化,是对事物洞见的归纳和总结。它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的特点。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对是非、善恶、好坏、美丑、真假、实虚的东西就有分辨力和判断力,遇事就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主见,不会人云亦云;不会听信谣言;不会左右摇摆;不会无所适从,始终能聆听自己内心的呼唤;追随自己内心的选择;遵从自己的生命,并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影响启迪他人。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乃至思想巨擘们,正是以自己光辉的思想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引领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而把思想形成系统,写成文章,变成书籍,并能传承下来,便会成为自成一家的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之所以伟大,正是有赖于中国思想的博大精深。可见,思想又是文化之源。

        “精神到处文章老”。如此说来,一个人用好了大脑,就能写好自己人生这部大作。

相关文章

  • 精神到处文章老

    小草走近阳明新城,见到街心花园中那只漂亮的黑蝴蝶飞在花丛中。它时而振翅飞扬,时而拍打着翅膀接近花蕊,一展漂亮...

  • 精神到处文章老

    试试新纸。

  • 精神到处文章老

    明宣宗时,广东的布政使徐奇给杨士奇赠送了一副对联:“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以此来赞誉杨士奇学修...

  •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 学问深时意气平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九月·苏州·《红之颂》书画展

  • 楹联练习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高山流水诗千首, 清风明月酒一船。

  • 学问深时意气平

    我写完《精神到处文章老》一文就想,还应该接着写写下联“学问深时意气平”。而要确切理解“学问深时意气平”这句...

  • 随笔~你听到的

    一、对于成熟和老的概况: 成熟~~心理~~精神界~~衰~~精神沉沦 老~~生理~~现像界~~老~~...

  • 文章与精神。

    来此简书看文章的人寻求是什么呢?我一知半解。就我自己而言也读了点文章。我自己认为读文章是读文章的事儿,生活是生活的...

  • 老秦(下):老秦精神

    那个时候,按照政策,领导干部到了53岁就可以退居二线,于是老秦和单位的另一位副职一起退职让位给了年轻人。此后,老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神到处文章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zw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