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公司技术部门组织业务考试,参加考试的同事打心眼里不情愿,当可以有现场和远程的选择时,大家不约而同选择了相对比较安全的远程考试。人力资源监考的同事感慨道:这个考试有什么意义?言下之意,远程监控,大家总有办法打小抄,所以最终的结果其实是大家都过,考试评优惩劣的初衷就没有达到,考试就相当于形式主义,是无用功。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尽然,我们通过组织这样考试排出第一第二的作用没有达到,但是促进大家整体注重学习,督促学习的目的确达到了。因为要考试,每个人心里总有一个心事,不可以象不考试一样完全的把专业知识放置一边,而是时不时的需要留意一点,而正是这个留意,成为每个人保持学习的一个连接。所以看似简间的考试,它的促学作用确达到了。
很多时候,万全的方法可能会有,但是所花的成本也比较大,是不是要选择这样的更完美的计划,就需考虑我们效果和投入的成本是不是匹配。当考虑匹配的性价比之后,我们可能就可以理解很多事情的做法了。 我们公司的保洁制定了每日巡查打卡制度,要求他们每隔一定的时间去各楼层巡查一遍,完毕之后在巡查表上打钩,表明这个时间段已完成任务,目的是希望保洁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清理,保持办公环境的动态整洁。但是也有人会说,这个制度不严谨,保洁人员不去巡查,只要到点去计划钩就可以了,起不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制定这个制度的意义不大。 根据效果和投入的性价比去看,这个方法是不是有效果呢?制定了这个制度,让每个保洁人员知道规范的服务内容,他应该尽的责任,但凡有一点职业素养的人都会照着去做,对有自律精神的员工起到了唤醒服务的作用;但是肯定有偷工减料的,做这些的人也只是悄悄的去做,做了可能有沾了便宜的小得意,也可能有担心被发现的不安,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情绪,这个制度的约束作用都在他们的心里产生了作用,在他心里,他知道不这样做其实是不对的,是没有尽到责任的。如果完全不实施这个措施,那么所有的保洁人员除了特别优秀的自觉自愿做以外,很难会有大部分都按我们的意愿去做的效果,我们用信任代替监督,投入的不多,产生的效果却是可喜的。我们没有花更多的成本和精力产生了这样的效果,这是不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事情呢?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每一种方法都要求万全,严谨的程度需要和我们投入的成本成正比。当一件事情的性价比成正的或更高时,它就是在当下情景下值得尝试的方法,而不要用一种完美主义的态度去批评方法得当与否,而是要反省自己是否把问题都看清、看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