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觉察中修行

在觉察中修行

作者: 陈奕和 | 来源:发表于2024-02-17 19:13 被阅读0次

    行书会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奕和,今天很开心由我与大家一起开启新的一周行书践行,首先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龙行达达,前程朗朗,生活耶耶,智慧深深,人生灿灿。那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书籍是一本《觉察之道》,对于觉察,大家应该陌生吧,我个人是觉察的受益者,那什么是觉察呢?觉察是一个很神奇的方法,也是一个在生活中修行的方法,修行就是降服自心,增长智慧,解决生活中的烦恼和痛苦,让人越来越简单自在。觉察就是当下的正在发生,刚开始你会因为工作忙而没有时间去练习觉察,但当你练习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以前那么忙了,因为专注力的增强会让你有效的处理工作,而以前的忙是因为时间都浪费在了你的念头上。练习觉察之前我是一个情绪的奴隶,经常被念头带走,练习觉察之后,从看到情绪,控制情绪,化解情绪,到很多事情不产生情绪。正如这本书的作者所说,觉察很简单,但不容易,需要持续的练习。那大家愿意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持续练习觉察吗?愿意的打个愿意。太棒了!觉察,其实是一种新生命的体验,当我们的心能够安静下来的时候,境由心生,静能生慧。

    在谈觉察之前,还是想谈谈一些修行相关的概念。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每天打坐多长时间,每天诵读了多少经典,每天念了多少次咒语,每天这些才算是修行。这些应该也算吧。之所以说“应该”,是因为如果发心不对,这些内容也不一定是修行。

    本书中提到的修行,是降伏自心。在生活中的修行,也是如此。降伏自心,就是不被“心”控制。在生活中,能不被情绪控制,能不那么容易生气,能轻松应对那些忽然发生的日常矛盾。这里不涉及宗教信仰,不用每天磕头烧香,也不需要特定的仪式仪轨。

    如何才能降伏其心?我们平时之所以会被情绪控制,之所以有这么多烦恼,其本质原因,是缺少智慧。智慧增长了,才能降伏其心。智慧增长了,才能不被情绪控制。

    那如何才能让智慧增长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清楚智慧是什么。大家觉得智慧是什么?很多人觉得高学历的人,读过很多书的人,就会很有智慧。其实不然,有一个博士毕业之后在某大学当老师,没几年跳楼自杀了。也有些高学历人,知识确实很多,但平时的生活一地鸡毛,自己也是烦恼不断。除此之外,想必大家也见过不少高学历犯罪的新闻。

    知识和智慧,区别很大。知识是一个人失恋了,知道最好的方式是忘记对方,但就是死活忘不掉;而智慧是看清楚爱情的本质,能坦然面对,聚时珍惜,别时祝福。嗯,就是个例子而已。一个人读很多书,能了解很多知识,但不一定能增长智慧。一个人经开过很多挫折,不一定会增长知识,但很可能会增长智慧。

    从简单到复杂,是知识的积累;而从复杂到简单,则是智慧的增长。所以,并非看书或者听某个大师讲了很多道理,智慧就能增长。

    说得严谨一点,一个人的智慧,根本就无法增长。因为每个人本就是圆满的,智慧具足的。你的智慧本就圆满,为何还需要增长呢?这个观点,不是我说的,而是佛经中有记载。《六祖坛经》「中记载,六祖惠能在证悟时大发感慨: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大概意思是,每个人的自性,都是智慧具足的。不止如此,据说佛陀在证悟时,也大发感慨: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这一句不仅说明了每个人都具有和“佛陀”一样的智慧,还解释了为何每个人表现得没有智慧的原因:因为妄想执著太多。

    智慧,就像太阳。太阳一直都在,无论是阴雨天还是大晴天,人们之所以有时看不见太阳,是因为乌云太多。一个人的妄想执著越多,能出现的智慧之光就越少!这也是为什么,生活中欲望越少的人,能放下的事情就越多,也活得越自在。

    那增长智慧的方法就出现了:减少妄想执著。

    道理很简单的。我们之所以会有情绪,一定是有执著于某件事。当情绪升起的时候,也就是执着最明显的时候,此时智慧会消失,让人做出很多平时都不会做的愚蠢的事。人偾怒时,会恶语相向,打砸家具,甚至伤人杀人,等平静下来,又十分懊悔!这正好说明,情绪出现时,智慧就消失了,情绪消失后,又恢复了些许智慧。

    接下来的问题就成了:如何才能减少妄想执著?

    真是个好问题啊!这是一个古往今来几千年,无数人在探寻的问题。这个问题有答案,但就算知道了答案,如果不实践,不会有任何作用。

    减少妄想执着的途径有两个,一方面,一个人经历诸多的困境和挫折,有可能放下很多妄想执着。一个人每天想着赚钱,拼命工作,但某一天忽然身体垮了,非常严重,那他出院后,有可能会放下对金钱的执着。有句俗语“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是讲一个人经历了生死大难后,可能会放下很多执着,智慧自然就增长了,相应的福气增长也就顺理成章了。注意,我说的是“有可能”,并非一定。那种执着太深悟性不够的人,经历再多,也可能还是一如既往地执着。只是,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经历那些困境和挫折,而且,在困境和挫折中,很多人一不小心,可能会彻底被击垮。有人感情失恋后就抑郁了,有人创业失败后就自杀了,此时再谈智慧增长,已无任何意义。

    幸运的是,还有一种更为平和的方法,可以帮助减少妄想执著。那就是修行!妄想执着,来源于那颗“心”。而修行就是降伏自心。当“心”被降伏了,妄想执着,也就能被我们减少。相对于前一种方式,修行的方式并非“有可能”,而是确定可以放下妄想执着。

    而本书要介绍的“觉察”,就是修行中最简单且最强大的方法,也是最适合在生活中的放下妄想执著的方法!

    什么是觉察?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觉察是知道此刻的正在发生。

    知道,就是知道:此刻,是指当下这一划。不是过去,不是未来,就是当下;正在发生,包括当下自己所有语言、想法、行为,还包括看场景、听到的声音、接受到的各种感觉等。知道自己在写文章,这是觉察。知道自己在生气,这是觉察。知道自已在走路,这是觉察。知道脚在痛、这是觉察。知道某个想法产生,这是觉察。觉察就是这么简单。是不是?你原本就会。

    觉察有个原则:只是知道,不跟随。不跟随正在发生的事,不被正在发生的事带走。知道自己在写文章,这篇文章创意很好,阅读量应该能到十万加呢,好久没有写过这种热门文章了...这是不是觉察?从这篇文章创意很好开始,已经被当前发生的事情带走了。

    知道自己在生气,我说过不跟小孩子生气的啊,怎么又生气了?不过他太不听话了,每次都这样...这是不是觉察?从懊悔开始,已经被当前的事情带走了。觉察虽然很简单,但正是因为太简单,特别容易错过。

    我们平时的做事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习惯跟随当前发生的事情,出现另外一个念头,然后又跟随那个念头,产生新的动作,然后跟随那个动作,出现一个新的念头,然后又跟随这个新的念头.....这就是我们正常的反应模式。在这种反应模式下,我们就失去了自主的能力,只能一直跟随。如果出现情绪,我们就跟随情绪,一直跟随悄绪,被情绪控制。

    而觉察,是知道此刻的正在发生,看见自己出现的新的想法、新的念头,看见之后,就有了自由:可以继续,也可以不继续。看见了反应模式,可以跟随,也可以不跟随。看见了自己想要大声呵斥的念头,就可以选择停止,此时就不会跟随情绪,也自然不会被情绪控制。这就是觉察的基本原理。

    觉察,是指知道此刻的正在发生。只是知道,知道就好。这个方法很简单,看上去还有点傻,但真的很实用。为何觉察能减少妄想执著,增长智慧呢?

    当我们只是觉察,不给“妄念”能量,妄念自然会慢慢消失。就像一杯浑浊的水,无论我们用多大的力气摇动和搅拌,水只会越来越浑浊。若我们只是把这杯水放在桌子上,不摇动,不搅拌,只是看着这杯水,水会自己变得清澈起来。同样的道理,出现了各种情绪,各种念头,我们不跟随,不拒绝,只是看着那些想法和念头,它们自然会消失。

    这就是觉察的强大,也是简单的强大。觉察很简单,也很强大,而且我们随时都可以觉察。只要有人提醒我们,开始觉察,我们马上就可以觉察:知道自己在回答问题,知道自己在说话,知道自己在计划明天的会议。虽然如此,但现实情况是,就算我们懂了什么是觉察,也无法经常提起觉察,无法及时提起觉察,更无法时刻保持觉察。过去的几十年,我们一直都是跟随想法跟随念头跟随场景变化而变化,一直习惯如此。不只是过去几十年,甚至过去无数辈子都是如此。这就是习气。习气如此顽固不化,想要及时提起觉察,确实不太容易。这也是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就算我们提醒自己不要生气,还是忍不住会生气。

    修行好的人,遇到引起情绪的对境时,能随时“看见”,不被带走。不懂修行的人,遇到事情,就陷人其中,随其扭转。有道是:智者能转境,愚人被境转。

    当然,想要及时提起觉察,也不是没办法,因为觉察是可以训练的。

    看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去拜访某位禅师,问:大师,听说您证悟了,请问您的道是什么?“吃饭,睡觉。”禅师回答道。“这么简单?我每天也都在吃饭睡觉啊?”“不。你吃饭的时候,不在吃饭,你在看手机,你在操心公司的工作,你在回忆昨晚的约会;你睡觉的时候,也不在唾觉,你甚至都不知道你在干嘛。但我吃饭时只是在吃饭,睡觉时只是在睡觉。’

    到这里,你或许已经明白了什么是“觉察”,你可以试试,看自己能否保持觉察,能坚持几秒。有个说法,如果一个人能一直保持觉察49分钟以上,他就能证悟空性。当一个人能做到吃饭时只是吃饭,睡觉时只是睡觉,那说明他在吃饭和睡觉时,都能一直保持觉察。这就是禅师的道。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觉察的四个层次,每个层次要求不一样。

    第一个层次,觉察每一个动作。这个好像比较容易,当你走路时,把觉知放到脚上,当你打字时,把觉知放到手上,当你喝水时,感受手拿起碗的动作......这些都是觉察,但你几乎从来没做过这些事。有一次,我去做按摩。按摩师是一个年纪比较大的盲人,手法很好。我和他聊了起来。他不善言谈,但心态很好。谈到他的失明的双眼,他也没有丝毫的抱怨与沮丧。我说自己工作压力大,希望按摩缓解一下。他说:“如果你希望按摩效果好,需要你的配合。”我说“怎么配合?”他说“我按摩时,你需要把觉知放到自己的身体上。”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如果我按摩时,你一直在想别的事情,我就是在给一具尸体按摩!”

    多好的一句话啊!如果按摩时,我不保持觉知,按摩师就是在给一具尸体按摩。同样的道理,吃饭时,你不提起觉察,那也只是一具尸体在吃饭;走路时,你不提起觉察,那就是一具尸体在走路;有人习惯在上厕所时刷手机,一刷半个小时,这就是一具尸体在上厕所.....说起来有些恐怖,但你想想那些患有梦游症的人,他们梦游时,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本质不是一样的吗?

    我之前说,绝大多数人,哪怕睁着眼晴,也在做梦。你看,他们上班时,想着下班后去吃饭,吃饭时,想着等会要回家,回家后,想着明天还有工作。他们永远不在他们在的地方。有没有这种情况?

    觉察的第二个层次,看见每一个念头。相对知道身体的动作,看见念头,要困难很多。或许你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念头,从来不知道就在一秒钟,头脑中闪现了多少个念头。

    这也是一个作业,你可以找个安静的环境,给自己十分钟,准备一张纸、一支笔,还有一个打火机,开始观察自己念头,把每个念头都记录下来(如果你记得足够快的话)。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有这么多念头,而且许多念头居然这么邪恶,或让人差耻!不用到十分钟,你就会受不了自己,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些全部烧掉。还好,身边准备了一个打火机。观察念头,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如果你没有做过专门的练习,你会错过绝大部分念头。念头就像瀑布,连绵不绝,你观察念头,一不小心就被念头内容带走。

    你想起以前的恋人,这是个念头,你看见了,但很快又会想起曾经和她在一起的甜蜜时光,一幕一幕画面出现,到后来你们分手,分手的场面,你依然清晰记得,那是一个雨天.....等你醒悟过来,你才发现,原来手上还拿着一支笔,什么都没记下来。哦,原来我正在记录念头来者。是不是很有意思啊!

    觉察的第三个层次,看见每一次情绪。这个层次更难。虽然情绪也是个念头,但情绪表现得更为强烈,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比平时的念头强烈数倍,这导致更容易被带走。有时,就算你自己看见了情绪,想要停下来,也无法停下来。这就是很多人说的,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情绪伴随的还有自己身体的动作,就像很多人发脾气时,喜欢摔东西,而且觉得很正常,觉得要发泄出来,才能结束。你们发脾气时会怎么做?可以打在公屏上。有人被情绪控制后,会干出很多平时不会做的事,包括伤人、杀人。在那一刻,他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杀人犯,一直否认自己杀过人的原因。他们不是想抵赖,是真的以为那个人不是自己杀的。他们最后之所以承认自己杀了人,是因为在各种证据而前,自己不得不说服自己当时真的杀了人。

    生活中的烦恼,绝大多数都来自各种负面情绪:焦虑、愤怒、担忧、沮丧.....如果每一次情绪的出现,你都能清晰看见,这些情绪本身就无法对你造成影响。此时,你不再是机器,不再是情绪的奴隶,你是自由的。我们没有财富自由,我们可以提前实现情绪自由。

    觉察的第四个层次:发生。前三个层次,是你可以练习的。平时多练习,坚持练习,有老师的指导纠正,你能很快看见效果,但第四个阶段,无法练习。它不是你努力能达到的,它只能自己发生。

    这种发生,可能会出现多次,有小有大,而且每人都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每一次“发生”,都会让你放下很多执著。是的,就是自己发生。就像一朵花,只能自己开放一样。当条件成熟了,花会自己开。你可以浇水、施肥,创造一切条件,但花只能自己开放,它可能开,也可能不开。你无法把它的花瓣手动打开,你无法帮它舒展花蕊,你越努力帮它,它越不开花。觉察的第四个层次也是如此。你越期待,越焦急,它可能越不会发生。当你放下一切期待,只是在观,它会自己发生。

    当它发生,你会知道所谓的功名利禄,显得十分可笑,所谓的痛苦烦恼,本是镜花水月。当它发生,你或许会放声大笑,但并不是因为高兴;你或许会嚎啕大哭,但你没有丝毫悲伤。

    当它发生,或许豁然心开,狂心顿歇;或许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不多讲了,等它发生,你自然会明白我在说什么。

    接下来讲觉察身体的动作,这个练习最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而且除了你自己,别人根本看不出来,就算有人和你面对面讲话,也不知道你在练习觉察。

    那回顾觉察的定义,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觉察是知道此刻的正在发生,身体的动作也是正在发生,从早上起床,你提醒自己觉察身体的动作:坐起来,睁开眼。揉眼睛,穿衣服,下床,上厕所,你尽量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感知自己的每一个动作,这就是练习觉察,听上去是不是很容易,但实际上不那么容易。

    我们一起来演绎一下:你刚起床,想起昨晚的一个梦,居然梦到了好多年不联系的高中同学,他……诶,老师说要觉察身体的动作,噢,我在穿衣,有点困,我在拿手机,咦,谁昨晚半夜给我打了电话?没有显示名字,骚扰电话吧?算了,今天上午还有个例会,需要早点到公司,老板要求越来越严了,没办法,现在找工作不容易!啊,牙龈怎么又出血了?算了,都7:30了,吃不了早饭,要赶紧出门了。啊,说好的要在早上觉察身体的动作呢?

    你想练习觉察,半个小时过去了,可能你就练习了几秒钟。这是正常现象,一开始都会这样,因为你过去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几千年都是如此,随着念头的扭转,自己丝毫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做的事情。

    不要觉得沮丧,反而应该高兴,因为你在半个小时中有两次开始觉察自己的动作了,这就是进步,或者说这是个飞跃。所以,觉察,一直都在,只要你愿意,你永远不会错过。

    接着练习觉察,去感知身体的每一个动作,比如在吃饭中练习,吃饭时只是吃饭,不要看手机,不要想别的事情,把觉知放到手上,嘴巴里,感受自己夹菜的每一个动作,感受自己一口一口咀嚼食物,感受身体的味道,感受自己的吞咽动作。只是这么感受,不要被味道带走,不要被想法带走,不要焦虑,要处理的工作,当然带走了也没有关系,赶紧回来,继续觉察就好。

    觉察身体的动作,你会发现一个特点,你的所有动作都会变慢,你不再像以前一样毛毛躁躁,匆匆忙忙,你的动作会变得优雅!是的,就是优雅!你的每个动作都很优雅,你的每个动作都很漂亮,你的每个动作都是一次花儿的绽放。

    你看到这里,你觉察一下当下自己在直播间的姿势,如果你的态度是认真的,你对待直播有一定恭敬心,你就会自然调整你的坐姿,是的,哪怕没有人会注意你,你也会调整。当你提起觉察,一切都会在正确的轨道上。

    你或许有疑问,这么做有什么用?我吃饭时看手机可以处理工作,可以学习英语,可以了解新闻,难道不更有效率吗?非常好的问题,修行不是为了让你提高效率的,不是让你变得更忙,更聪明,更有能力,你过去几十年都是这样做的,都是在追求更有用,更有效率,更强大,为何你的现状还是如此糟糕?

    我之前参加禅修,一个星期不看手机,不和外界联系,我挺担心的,因为担心会错过很多事儿,或许有人需要我找不到,我等禅修结束以后,我发现一切都很正常,我问朋友最近一个星期,社会上发生了什么大事儿,他想了很久,说:我想不起来,不过有件事儿挺大的,就是某国和某国打仗了,但这样跟你我没什么关系呀。现在网络很发达,每天都有海量的资讯视频产生,我并非说这些都是垃圾,但如果你错过他们,哪怕所有,并不会有任何问题。就算你的工作性质可能与此相关,但错过一顿饭的功夫,用它来练习觉察,应该不会对你工作产生多大影响。为什么不试试呢?你们愿意吗?算了,如果你还坚持自己的观点,随你吧,你是对的!

    感知身体的动作,不算困难,只要你意识到,马上就能开始感知。困难在于,你很难一直感知身体的动作,因为会有太多的想法把你从这种感知中带走,如果你能看见自己的想法,其实也是一种练习。

    所以在生活中练习觉察基本要求是:及时看见当下的念头,换一种方式说就是:能及时看见自己的想法。一旦看见念头,不继续跟随,不因为以前的思维习惯而自然反应,这样就打破了反应模式,有了选择的自由。这么讲太抽象啊,给大家举个例子:

    晚上6点多去理发,理发师随口问了句,吃饭了吗?我很随意的回复了一句,嗯,马上觉察到不能撒谎,赶紧说还没吃呢,剪完头回去吃!

    你看这是很普通的一个生活场景,是吗?我们许多时候的行为是下意识的自然反应,自然反应并非都是坏事儿,类似上面的例子,自然反应说吃了或者没吃,都不算什么问题。可是一旦遇到情绪的自然反应就成了问题,遇到有人骂我们,我们自然火冒三丈,情绪就失控了。觉察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所有反应,知道此刻的正在发生。

    理发师的问题,吃饭了吗?我的自然反应是嗯,此时我或许内心在想着,哎呀孩子的作业还没完成,或许想着明天上班还要开会的事儿。我的觉察没有回到当下,所以随口的一个回复嗯。

    一旦提起觉察,就能回到当下,当我意识到自己说谎了,赶紧更正了回答。这个看见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我还能够更及时一点,就是在我要回答嗯之前看见。

    还有一个生活例子,在走廊上遇到了一个同事看了一眼,他没有跟我打招呼。以前我和他关系挺好的,自从他升职以后开始变得不一样了,现在居然连招呼都不打了,真没想到他是这样的人,势利眼,以前我还帮他好多……哎呀,我又在想他的毛病了,真是搞笑,好像自从他晋升后,我经常挑他的毛病,嘴上不说,心里也总想这些事儿,哈哈,原来我是在嫉妒他!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我看见了自己当下的想法,还发现了自己的反应模式,最后还找到了自己的问题。当我看见想法就不会继续之前的想法了,不会继续挑同事的毛病了。我发现了自己的反应模式,同事晋升后自己总挑他毛病这个反应模式就会停止。我找到了这个反应模式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嫉妒!这个很难得,也很有意思,或许我还会不知不觉挑那个同事的毛病,但也很有可能的情况是我很快会意识,到这是自己的问题,嫉妒心又起来了!几次之后,这种事情也就消失了。

    当我们认为都是别人的问题时,事情才会没完没了,愈演愈烈。当发现是自己的问题,怎么还会有抱怨不满呢?自我对自己从来都是宽恕的。

    再给大家举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在吃饭的时候,孩子拿着筷子在那一直说话,我去提醒他先吃饭。他还在说,还越来越说越起劲,还说了一堆问题。看着他一口没有动的饭,我怒了,准备吼他的时候,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怒火散了,平常语气对孩子说,先吃饭,吃完再告诉你答案。

    这是个典型且成功的觉察,当我在怒火出现时及时看见了“怒火”,怒火就散了。这里怒火散了,不是忍了,若是“忍”着,等着孩子吃完饭,说不定还得暴打一顿。一次简单的觉察,避免了一次家庭争吵,这就是在生活中的应用。

    那还有一个例子,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就是去洗手间的时候,推开门看见有大便没有冲,于是换了另一间进去方便。出来后正准备离开,看见自己怕麻烦的想法,自己过去一直这样呢。想着,下个人看到估计不舒服,憋气把那大便冲了下去。

    其实觉察并不是为了做好事,而是让我们不被习气控制,我上完厕所准备离开的时候,看见了念头,改变了想法,做了件平时不做的事儿,这就是变化,能够打断念头的相序,也就打断了习气对自己的控制,若能经常如此,也就是降伏自心了。

    通过这几个例子,相信大家对生活中练习觉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为觉察太简单,很容易错过,所以不那么好清晰定义其边界。当你觉得模糊的时候,回归到觉察的定义:知道此刻的正在发生。时刻知道自己的想法,感受,行为,只是知道,就像在一旁看着小孩子的各种行为动作一样,这就是觉察。

    接下来,在给大家分享一下活在当下。我们要么活在过去,要么活在将来,我们会为了几年前某人曾背叛了自己,记恨在心,不能释怀,会为了孩子的现状而担忧他的将来,夜不能寐;会为了昨日的失误而羞愧,懊恼,会为了明天的会议而担心焦虑;我们吃饭想着下午的工作,我们在工作时回忆着刚才的午餐;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日常状态,这也是带给我们烦恼的根本原因,我们无法活在当下。

    什么是活在当下?佛陀开悟后,教小孩如何吃橘子,他说剥橘子皮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剥橘子皮,感受自己手的动作,感受橘子的柔软和橘子皮的气味,掰橘子的时候,知道自己在掰橘子,吃橘子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吃橘子,感受橘子在嘴里的味道……这就是活在当下。

    看上去很简单吧?是的,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我们时刻都在错过,回想一下你吃橘子的场景吧,我们演绎一下,你拿起橘子时,哎,想起这个橘子是同事张三送的,上次帮了他那么多,他就送了几个橘子,这个人特别小气,上次几个人一起吃饭,他吃的最多,但买单时他假装着打电话提前离开了,想着想着橘子吃完了,接着开始刷短视频了。

    很显然,活在当下,可以让我们此刻不再那么烦恼。虽然此刻不再烦恼,但烦恼依然存在啊!小孩的未来依然担忧,明天的工作还是会很多,婆婆对我的恶劣态度也不会因我活在当下而有所任何改变!活在当下有什么用,不过是逃避问题罢了。

    如果你是这么想,也没有错,如果你不愿活在当下,希望当下思考很多其他事儿,焦虑很多其他事儿,抱怨很多其他事儿完全是可以的,并非说你任何时候你都必须关注当下的每个动作,而不思考其他事情。

    同时如果你是这么想的,你也错了,你忽略了一些真相。烦恼,永远解决不完的,焦虑和抱怨对未来不会有任何帮助,你能解决的不是婆婆对你的态度,而是你对婆婆的态度。

    当你时刻能活在当下,你会发现那些担心的事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事情出现时处理事情就好,这也是活在当下,如果你能一直如此,绝对不会有事情能困扰你,愤怒的事儿已经过去,担心的事儿还未发生,你要处理的只是当下的事情,就这么简单。当你提起觉察,练习觉察,就是活在当下。

    此时,我假设你已经对觉察有了基本的理解,接下来就教你们随时练习觉察的方法。

    当你吃饭的时候,把觉知放在嘴里,知道自己在吃饭,感受每一次的咀嚼,感受饭菜和口腔的接触,感受味道的变化。只是感受,不做评判,不被念头带走。

    当你走路时,把觉知放在脚上,知道自己在走路,感受脚掌和地面的每一次接触,你可以走的很慢,每一次落下脚掌就像拿着印章印在大地上,你可以走的很快,感受微风拂面,欣赏绿叶蓝天,只是感受,不去思考别的事情。

    当你说话时知道自己在说话,当你微笑时知道自己在微笑,当你写代码时知道自己在写代码,当你发呆时知道自己在发呆,只是知道,一直知道当下的每一件事儿,每一个动作,不做评判,不被念头带走。

    总之,当你在做任何事儿,知道自己在做这件事儿,当你处于任何状态,知道自己处于这个状态,这个方法很简单,简单到一不小心就错过了。但这个方法很有用,经常练习,你的觉察力,就会提升很快。

    我们来设想一个场景,当你正在上班,发现地震了,大厦摇摇欲坠,大家都在疯狂往外跑,此时此刻你会想什么?此时此刻,你不会想明天的工作,不会想孩子的学习,不会想婆婆的唠叨,不会想房子车子工资,这些你都不会想,你想的是如何快速跑出去,脱离危险!

    此时此刻做的事儿,就是活在当下!什么是此时此刻的事儿呢?吃饭时,吃饭,工作时,工作,睡觉时睡觉,这就是活在当下!你学会了吗?感觉怎么样?可以把你们的体验收获打在公屏上!好,接下来是一周的行书践行!

    1.每天早晚十分钟静坐练习,观察念头,做好记录,坚持七天!

    2.根据介绍的方法,走路时练习觉察,每天至少10分钟,坚持七天,并写出你的真实体验感受!

    3.根据介绍的方法,中午吃饭时,练习觉察,坚持七天,并写出真实体验感受!

    4.觉察自己的情绪,记录一天自己“生气”的次数!

    5.你觉得每天静坐练习观念头有什么用?

    6.你觉得在生活中修行,最重要的是什么?

    7.回顾过去经历,你觉得哪些经历,让自己智慧增长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觉察中修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kp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