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想法
读懂这三句话,获得改变的勇气

读懂这三句话,获得改变的勇气

作者: 水的表情 | 来源:发表于2023-03-15 21:45 被阅读0次

    一、看清“目的”,拥有洞察真相的勇气

    阿德勒的“目的论”认为,人并不是受过去的“原因”驱动,而是按照现在的“目的”活着。

    在判定一件事情时,不要被表面的言行迷惑,要洞察其背后隐藏的目的。

    比如我是一个很自卑的人。

    我自己的解释是:因为我有一个很优秀的姐姐,从小在父母老师亲朋好友的嘴里,我什么也比不上她。

    因为这样的环境,所以形成了我很差、我什么也做不好、我简直一无是处、没有人会喜欢我这样的观念。

    简单来说,就是原生家庭的错。

    但是按照阿德勒的理论,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过去的经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我之所以自卑,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这样能带给自己好处。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简直想跟书里的年轻人一样跳起来理论。

    什么鬼?我都这么痛苦了,你还说自卑能给我带来好处?

    结果当然是很快被打脸了。

    任何问题的背后,都藏着我们不愿意去面对的“目的”:

    比如你一直想写作,却迟迟不愿意动笔,这份拖延的背后,可能是不愿意面对写不好的无能感和挫败感;

    比如对孩子发脾气,可能是因为讲道理太麻烦,所以想用更加快捷的方式让孩子服从,或者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

    而自卑的目的,可能是以“我这么差,没有人会喜欢我”为借口,去回避人际交往,从而避免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人之所以不幸,不是因为原生家庭、成长环境、能力不足,究其本质,是缺乏面对现实、迎难而上的勇气。宁愿待在熟悉的痛苦里,也不敢面对未知的挑战。

    只有拿出洞察真相、直面困难的勇气,看清行为背后真正的“目的”,才有可能获得改变。

    二、课题分离,获得划清界限的勇气

    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想想我们的家庭矛盾、婆媳关系、亲子教育,问题的产生无一不是这个原因。

    我们家最常见的冲突场景是,爷爷奶奶觉得孩子冷,得加衣服。

    孩子反抗,形成冲突。

    我或者老公看见事态升级,参与调停。

    状态好的时候可能几句话就罢了,如果本身就带着情绪,大概率会升级为一场杂乱的冲突,平时积累的压抑着的种种不满都会倾泻而出,变成一场混战。

    在大多数人都边界感不清晰的文化背景下,关系很容易演变成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所以都会有数不尽的愤怒和委屈,你为什么就是不听我的?!

    一个小小的类似于孩子穿衣服的问题,就能演变成一家人的战争。我想这绝不是我们家独有的现象,而是无数个家庭关系困境的缩影。

    解决之道就是课题分离,勇敢划清界限,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分辨是谁的课题的方法是,谁承担后果,就是谁的课题。

    比如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该穿多少衣服,显然是孩子自己的课题,正常的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具备判断自己冷不冷的能力。

    爷爷奶奶担心孩子生病而焦虑,是他们自己的课题,因为担心而把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是在干涉孩子的课题。

    但是,如果父母去干涉爷爷奶奶的行为,同样是属于干涉别人的课题。

    父母可以跟爷爷奶奶讲道理,如果他们不听,也要接受他们无法改变的现实,不能强求。

    你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在爷爷奶奶没有办法改变的情况下,父母要做的是告诉孩子,穿多少衣服你可以自己决定,爷爷奶奶的话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但是他们有建议的权力。

    然后,把决定权交还给孩子。

    自己做到课题分离,教会孩子课题分离,矛盾就会减少很多。

    三、追寻自由,拿出被人讨厌的勇气

    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与人为善,要跟别人搞好关系。

    竟然有人告诉我们说要被别人讨厌,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简直要惊掉眼珠子。

    有人说阿德勒心理学是一剂刺痛神经的猛药,确实让人领教了。

    它背后的逻辑是,不要依赖于外在的评价体系,而是专注于内心,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因为讨好别人的生活方式是以牺牲自己的感受为代价,而且也不可能做到讨好所有人。

    作为一个资深的讨好型人格患者,我曾经深受其苦。

    只要有其他人在的时候,身上像有一个隐形的雷达,随时捕捉着别人的情绪。

    别人情绪低落,我就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哪里没做好;

    别人皱个眉头,我都会如坐针毡;

    要是同伴起了冲突,简直是世界末日。

    这种由外在反应决定自己的状态的反应模式实在是太痛苦了。

    所以阿德勒主张,不刻意去讨好,也不怕被讨厌,不追求别人的认可,从外在的价值体系中解脱出来,才能获得思想的自由。

    这是获得自由的代价,也是追寻自由的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懂这三句话,获得改变的勇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kr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