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年又如期而至的来了。大人们依旧忙碌,可我的心情却依旧平淡。
年味,什么是年味?一篇散文里这样讲到“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这就叫年味。如今”年味”这个词在我脑海里渐渐消逝,新年的味道也将离我越来越远。坐在客厅,为啥一家人面无表情的对着那掌声不绝,一直乐呵呵的春晚呢;为啥一家人都说到,感觉这年越来越没味了呢。这到底是为什么?
过年是一种文化,是最富有文化底蕴的元素。那真正的年味到底在哪?也许是在我们的记忆里,记忆里那些象征“年”的符号。
记得往年,每每回到老家,都会急匆匆的拽着老爸去街上的炮竹店,买回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春节未至,就在院里挨家挨户把小伙伴叫出来,谁都把各自最爱的小炮和烟花拿出来分享,每人都人手一只香 ,细心呵护,生怕灭了,等到那根香灭了,就意味着你的美好时间结束,香灭的最晚,谁都会无比崇拜。
除夕那晚,街坊邻居都把自家最拿手的饺子端出来,挨家挨户的送。我们家,总有爷爷特质的铜火锅,我和老爸总是在楼底下,缩着脖子受冻,极力的烧着铜火锅需要的碳火,烟熏火燎,被呛得咳嗽还都笑着看着对方,每每都是刚有一点火苗,我都要高兴的跳起来,可是一阵微不足道的小风吹来,渺茫的希望也被吹散,就这样反反复复,终于燃起熊熊大火。也许就像妈妈口中的,像个孩子,你不用心,那小苗就灰飞烟灭,只要你去珍视他,那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到了初一,就被门外的炮竹声早早吵醒,小心翼翼的穿上满心期待的新衣,梳一个精致的发型,问一路的新年好,急忙去给爷爷奶奶拜年,最终得到期待已久的红包。
而现在那些我记忆中象征“年”的符号渐渐丢失。那些往日的伙伴,都在与电脑手机为伴;铜火锅也变为电火锅,再也不用呵护那往日的火苗;大年初一,再也不被爆竹声吵醒,再也不会期待我的新衣,与邻里的陌生,再也不会有一路的新年问候,再也不期待那鲜艳的红包,再也不会感受到浓浓年味.......
我的年味在何方?也许就是心中那可回味的味道。年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年又一年中,你是否找到了自己,家人都团聚,是为了一起为这年画上圆满的句号,对吗?
别年的热闹的也许会愈来愈淡,我的年味也许是“我自挑灯拣旧诗。”的味道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