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孕妇当街晕倒众人齐施救"事件,到广州"小女孩撑伞"事件,2013年发生的多起策划、炒作"爱心"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在玩弄公众的情感和爱心,冲击着社会信任底线。根据事件发生以后被曝光的结果来看,策划者们都没有什么真诚悔意,只是迫于舆论压力勉强在道歉,内心或许在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哩!我所以这样认为,是从策划者们在道歉的过程中努力为自己辩护得出结论。"小女孩撑伞"事件的策划者霍海洋就说:"我真不知道这个踢爆(真相)的人有何居心!他不踢爆的话,大家都相信这是真的,大家都很感动,这是很好的正能量。"
媒体一致谴责这些策划、炒作的"爱心"事件,称是让正能量变成了"震能量",是策划、炒作者为追名逐利在消费公众爱心。《新快报》评论说,"善良无求于策划,它发自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正能量无须制造,它存在于大街小巷之中。'最美司机'、'托举哥'之所以让人不吝赞赏,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发乎本心,在事件最危急的时刻做出了看似平凡却意义非凡的举动。榜样存在于身边,社会善意并没有因为所谓的道德滑坡而消失。最该反问无良策划者的是,身边真正的正能量,你看到了吗?"好一番义正词严,我无语。
大家谴责够了,我当然不可能为无良策划者们辩护。我要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拿爱心来进行炒作的事件?真像是主流媒体认为的那样,仅是因为策划者们为追名逐利的个人主观不良因素吗?我赞赏"最美司机"和"托举哥",社会善意并没有因为所谓的道德滑坡而消失。但是,我们要有勇气承认,不是"所谓的道德滑坡",而是我们的社会真的存在道德滑坡的问题。社会善意和榜样确实没有消失,也不可能彻底消失;正能量存在于大街小巷,然而不是普遍现象。我无意抹黑,若社会不存在道德滑坡的问题,正能量是普遍现象,我们根本就不会有渴求或迫切需要!没有我们对社会正能量的渴求或迫切需要,会产生这些"震能量"吗?
在谴责无良策划者们的同时,主流媒体似乎更应该反省一下社会真实存在的道德滑坡问题。个人主观的不良意愿,是要有社会客观的环境来成全的。我们更应该从社会来反省,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千古未有的怪异现象?
网友评论